品读 | 父亲的 “保密”工作

图片

*本文为《品读》2024年第7期内容

那年,我在一家建材公司做销售,刘师傅从陶瓷厂下岗后在我们公司干装卸工。那是公司里最累的活儿,主要负责从窑车上卸砖,盘到指定地点,有时也跟车出去卸货。一次,我看见跟着公司车去工地送砖的刘师傅,坐副驾驶位置上,戴着墨镜、围着灰头巾,脸被捂得严严实实。若不是他主动打招呼,我都没认出他来。

出车回来后我问刘师傅:“您一个大老爷们,还怕晒呀?”他笑着说,“我天生就黑,晒倒不怕,只是出去卸砖的工地紧挨我儿子学校,到那儿正好是中午放学时间,我怕被儿子同学看到,就打扮了一下。”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我想起自己读高中时,爸爸推着粮食去县城大集上卖,都要避开我学校放学的点儿,唯恐遇到我同学,会笑我有个农民老爸。刘师傅笑着跟我解释:“其实最重要的是我儿子不知道我干装卸工的活儿,我跟他说‘爸爸在公司干销售,比在陶瓷厂上班赚钱多’。这样,我儿子花钱没有心理负担。”

我听司机师傅们说,刘师傅为人实在,干活从不偷懒,就是命苦,妻子病逝多年他也没有再婚,就自己一个人抚养儿子。他儿子还在上小学,刘师傅不想给他太多的压力,希望他能健康成长。

图片

在我们公司干了几年后,刘师傅又去了另一个公司打工。一天下班我在路上遇到了他,他说现在上长白班,早8点先去水产城一家冷库打3个小时的零工,不耽误上班。这样一天打两份工,能多赚点儿钱。我知道刘师傅上长白班的那家公司,虽然工资高,但他所在的是低毒车间,很少有人愿意干。

我问他,儿子知道你具体干啥工作吗?刘师傅又笑说:“我还是骗他说换了单位没换工种,仍跑销售。” 这年刘师傅的儿子已经上了初二,我建议他说,“孩子大了,应该让他知道你的辛苦,这有利于青春期的孩子迅速成长。”可刘师傅颇为欣慰地回复我,“儿子从小就懂事,学习也很努力,从不乱花钱。他妈妈去世后,他总担心我干活太累,又老是怕我生病。这孩子心思太细,若跟他说了实话,他就更不舍得花钱了。”

知子莫若父,刘师傅对儿子撒谎,原来是“对症下药”。

后来我辞职离开公司来到北京,曾租住过一家酒店的地下室。租金便宜的地下室阴暗潮湿,闷得人喘不过气来,我住了半个月就受不了了。一天,也租住在地下室的一位大叔让我帮他填写个信封,信是寄给他远在美国留学的女儿的,大叔不会用英文写收信人的地址。他特意嘱咐我,寄信人的地址只写酒店,千万别写地下室多少号,因为他骗女儿说自己是在酒店当维修工,宿舍在酒店里。否则,女儿若知道关节不好的他住地下室,肯定不会同意。我问大叔到底在北京干啥活儿?他笑着说,“我会瓦工,每天在劳务市场等零工,要是我女儿知道,更得吵我了。”

和大叔聊天,得知他女儿是公派出去留学的,课余时间自己打工赚钱,不用家里补贴生活费。大叔的老家在山区,他就是靠在建筑工地干活儿一路供女儿读书的。女儿出去留学后他负担小了很多,但闲不住的他还是和几个老伙计一起做了“北漂”。他在地下室已经租住了两年,说趁还干得动要多挣点钱,将来留着养老,不给女儿添太多负担。

都说“养儿防老”,其实很多像大叔一样的父母,但凡有劳动能力,都不愿给子女增加负担。

图片

今年82岁的邻居老伯,儿子是上海某医院的外科医生,早就给他补缴了养老保险,所以干了一辈子庄稼活儿的老伯也能按月领退休金。老伯还有两个已在本地成家的女儿,他老伴去世后俩女儿也经常上门来看望他。完全可以安享晚年的老伯却闲不住,硬是种了一亩菜园,吃不了的蔬菜就自己蹬着三轮车去早市卖。

儿子不让他再种地,他就骗他儿子说早把地送别人了,还叮嘱两个女儿和邻居们,千万别和他儿子说。他说儿子拿的是手术刀,要是牵挂着他,动手术分神可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了。

大家都说,老伯从年轻时就财迷,赚钱是他的爱好,能愉悦身心。其实老伯不顾子女反对种地,一是闲不住,二是心疼孩子们。他说儿子当医生太累,上海的消费又高,他种菜卖菜赚钱虽然不多,但也能给孩子们减少点负担。哪怕只帮上一块钱的忙,也是他的心意。对两个女儿而言,已经 82岁的老人还能自食其力,也是她们的福气了。

粗犷的父爱并不乏细腻之处,藏在含蓄静默背后的实情,或许子女一辈子都无从得知。因为父爱无言,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

作者:马海霞
责编:张子晴 / 校对:秦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