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血管里居然藏了“一条蛇”?

一场手术,从患者血管内拽出一根手指粗、滑溜溜如蛇一般的肌瘤!这就是育龄女性的“健康杀手”——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这种肌瘤发源于子宫,顺着血管向上肆无忌惮地生长,可以抵达心脏、肺动脉,极其罕见,常容易误诊或漏诊。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学科团队再次成功“捉虫”,取出蜿蜒三十多厘米长的瘤栓,患者目前情况稳定,正在逐渐康复中。
全国仅报道300多例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是一种罕见且特殊类型的平滑肌肿瘤,其发病率非常低,尽管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是却极具侵袭性,起源于子宫平滑肌瘤或子宫静脉壁,沿静脉回流方向通过子宫静脉、卵巢静脉或髂静脉延伸至下腔静脉内,悄无声息钻入心脏甚至肺动脉,危及生命。
今年38岁的小美(化名)不久前诊断为乳腺癌,准备入院做手术,在术前检查的时候,却发现另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在她的子宫静脉、下腔静脉、心脏内长有罕见的平滑肌瘤,必须要先解决这个难题,才能开展乳腺肿瘤手术。
由于这种病十分罕见,至今为止在全国范围内有报道的手术病例数仅300多例,很多临床医生缺乏相应的处理经验。小美在了解到曾有患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得到救治,便“按图索骥”来到了医院。
“当时接诊的血管外科主任王海洋告诉我‘可以治’,我觉得自己有救了!”小美了解到三个月前,在钟南山院士的关心指导下,该院顺利完成首例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手术,她对医生团队充满信心。
多学科会诊精准“抓蛇”
为了确保手术万无一失,王海洋团队邀请多学科专家一同进行了病例讨论,并多次进行术前评估,推演手术全流程,制定手术应急预案。
图片
“患者体内的瘤栓已经蔓延到心脏里面,幸好还没有到肺,我们可以不用开胸,尝试从下腔静脉将瘤栓完整抽离出来。”张玮教授表示,“我们准备了三套方案,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
7月15日上午,小美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进入手术室,多学科团队已经提前在手术间做好了相关准备。
张玮、王海洋带领血管外科团队负责手术主体部分,他们沿着腹部切口,继续分离下腔静脉及髂静脉,进行血管阻断后,从下腔静脉切开一个小口,迅速“捉住”静脉血管里的瘤栓,在已经准备好的食管超声引导与监测下,顺利将已爬入心脏的上段瘤栓抽离出来。
图片
“哇!”随着一条手指一般粗细外形酷似一条“小蛇”的肌瘤被拽出来的时候,现场医护人员禁不住惊呼。
最大的风险已经解除,医生一鼓作气,顺利清除下腔静脉内剩余的一小截瘤栓。不到四个小时,多学科团队协作,术中无需开胸、无需体外循环,顺利完成这台罕见的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手术,取出的瘤栓相对完整长达35厘米。
“我们采取最小的创伤为患者完成了这台罕见的手术,这是多学科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王海洋表示,这是在医院完成的第二例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手术,团队在不断探索中积累经验,希望能够帮助更多有类似病症的患者重获新生。
手术后,患者在重症监护室经过两天的密切监护,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多数患者没有早期症状
“子宫静脉平滑肌瘤发病年龄通常在20-70岁,尤其是育龄期女性较为高发。”王海洋介绍,多数子宫静脉平滑肌瘤患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随着肌瘤的生长,如果影响血液回流则可能造成充血性心力衰竭、胸痛,严重时可导致猝死。手术是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首选治疗方式。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育龄女性有子宫肌瘤病史或者手术史、血管栓塞症状不典型,经PET/CT检查排除恶性肿瘤、结合影像学相关检查不明确病因时,可以考虑是否是静脉内平滑肌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能有效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文 | 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韩文青
图 |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