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一直旅行下去

图片

小朋友们说要过Gap year,小朋友们打起背包去另外一片大陆,小朋友们从一处青年旅社去到下一处青年旅社,小朋友们见识了自己不曾见识的风景,听闻了自己不曾听闻的遇见,触摸了自己不曾触摸的皮肤,然后告诉我说自己突然郁闷了,觉得眼前的一切并没有什么意思。
这种症状并不独特,并非是某一个人才会有的特别情绪。很多年前,我推荐过一套日本作家泽木耕太郎的作品:《午夜快车三部曲》,包括《黄金宫殿》《 波斯之风》和《海角之岬》。至于说这套书的内容,它的副标题说得已经很清楚了---欧亚大陆放浪行,作者背包孤身旅行的游记。
在这套书里就曾经记载作者在长时间的旅行后出现的情绪波动,当时他在一处青年旅社被卡住了,不想继续待下去,又不想离开,但是更不愿意回家。旅行的乐趣呢?乐趣消失了,只有迷惘和厌倦。
泽木耕太郎是在什么时候遭遇这种情况的呢?那是在上世纪1970年代,他26岁的时候背包上路,在欧亚大陆到处流窜,和来自全世界的年轻人在旅途中厮混。至于说为什么要去旅行,不是为了他的答案是想要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那种任何人都有想法但是只有少数异想天开的家伙才会去做的事情。
50年之后,中国的小朋友开始做相同的事情,然后感受到50年前失陷在亚欧大陆腹地某处的一个日本青年同样的感情。为什么旅行很久的人会丧失好奇心?泽木曾经回答记者说:
一则是“旅人是悬在空中的,既不用为远在身后的家乡负责,也不用为身处其中的旅行地负责”,绝对自由的结果是无所归属,行为也毫无目的,二则低廉的生活成本,包括违禁品的易获得性,都会让人沉迷其中,难以离开;三则,如果说routine让人厌倦,而移动本身成为routine的时候,也就让人厌倦了,有位被访者说“不断认识人,认识当地菜场,小吃街,但是离开,又在下一个地方重复这些,很累,很累”。【1】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年轻人并不会有类似的经历,因为即便是所谓的“穷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依然极为昂贵。而对于那些少部分可以背包上路的人而言,他们接收到的是一堆概念,诸如年轻人需要一个Gap Year,或者罗马的贵族青年在成年前要去游历世界广博见闻,又或者是关于青年旅社里和异国他乡诸多美好浪美的事情。但是没有人会告诉他们,即便是旅行那么美好的事情,最终也可能会变得苦涩起来。因为世间大部分的讨论,只涉及到身和行,很少深入分析在身和行之后对应的心。
这并没有任何奇特的地方,也不是旅行所独有。一个人喜欢看书,但是连续看很久也会想吐。一个人喜欢美食,但即便是他最喜欢的食物,如果无限量持续供应,他也会觉得索然无味。一个人喜欢聚会,但是一定会在某一个深夜人声鼎沸的时候,突然觉得眼前的一切毫无意义。
什么时候事物是真正美好的?当你无限渴望然而却没有得到的时候。什么时候事物是最为美好的?当你长久以来无限渴望即将去实现的那一刻。因为此刻状态是不完满的,人要去追求完满,于是就相信世间存在完满。无论是旅行、恋爱、事业还是梦想,都是如此,在未曾实践或者实现之前最美好,因为你深深相信只要达成就会感到满足,就会感到快乐。
一旦达成,你的心就会和过去检视你所不满意,所不乐意的生活一样,同样去检视你达成梦想之后的生活。而任何一种生活都经不起这样的检视,所有的美好,所有的新鲜,所有的幸福,都只存在没有经历之前的想象中。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心平气和,心怀感激地体验不完美的梦想实践,总会忍不住去比较,总会忍不住去观察缺陷,于是美好也总是会很快腐败,幸福也总是会很快变味。
在一次短期度假里,许多事情还来不及体验就要收起行李返回。于是人就忍不住去想:如果可以一直那么旅行下去该有多好啊......其实类似的话人人都说过:如果可以一直那么相恋下去该有多好啊,如果可以那么一直顺利晋升下去该有多好啊,如果可以那么一直欣赏音乐下去该有多好啊,如果可以那么快乐地欢聚下去该有多好啊......然后呢?
然后心只要确定自己已经获得,而且可以长久安稳地拥有,它就会变得厌倦。想要行遍全球100个国家,可能到20多个的时候人就已经厌倦,觉得进入了重复的模式。我读过许多类似的游记,在所谓的100个国家的记录里,后期很多国家只是机场打卡或者是简单过境。什么体会风土人情,什么和当地人深入交流,不存在的,到得后来唯一的动力只是为了完满100这个数字。而不得不继续在路上这件事,会逐渐变成一种负累乃至痛苦。
我的意思并非是要打消小朋友当背包客的梦想,也不是想劝说大家把外出旅行变成本地农家乐一日游。我只是想陈述一个人世间的常见现象,某种事实,讲述心的特性。如果小朋友要去Gap Year,那就去Gap year好了,但是需要提前明确一点:会有厌倦和麻木的一天,新鲜感、好奇心乃至快乐和幸福感都会消失的,而且这很正常。
无非是不要产生“来也来了”、“走也走了”的传统中国式想法,非要咬牙坚持下去,觉得“必须”再次走上旅途,觉得自己“必须”维系背着行囊的形象,厌了就转身回家。如果可能的话,抽时间想一下如果地理、风景、异域风情、自由行走这些外物都不能心觉得满足的话,究竟还有没有别的方式?自己内心所渴望的究竟是什么?如果在人世里走那么大一圈,经历了那么多还是没有头绪,那我觉得这就有点亏。
到得头来,如果想法依然是“如果可以一直......下去,那该多么......啊”,那其实人也并没有从旅途中真正学到任何东西。
【1】引述自《“人生缓刑”:仪式化的背包旅行》,作者:让我想个名字。引文地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443335/

题图标题:《在海滨》
创作者:和菜头的小肉手
Prompt:beach resting, contemporary palette of colours, geometric illustration, Jun Takahashi style, --ar 3:4  --v 6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图片

《1990年代的流行发型》

和菜头的小肉手
Midjourney V6

 南派三叔专区

图片

南派,有没有考虑过把你手头的羊皮卷轴用灯光照射一下?看看透射下来的文字是什么?


 《槽边往事》专营店营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