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中国威胁论”:“北约三点动向值得警惕”

全文2672字,阅读约需8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2024年7月10日,北约峰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首次公开谴责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提供军事支持,称中国持续挑战北约利益、安全、价值观。

02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宣布,计划与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和日本启动相关项目,以应对中国的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和虚假信息挑战。

03专家表示,中俄在很多领域有着很好的双边贸易关系,中国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非常坚定,北约的指责经不起推敲。

04然而,北约内部在如何定位与中国的关系上尚未达成共识,部分国家对此表示摇摆不定。

05专家预测,北约未来可能会在修改宪章、第五条款释义以及是否直接下场俄乌冲突等方面出现动向,值得警惕。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当地时间2024年7月10日,北约峰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与过去北约峰会对中国的温和措辞相比,这次表态引发外界关注。(视觉中国/图)
北约成立75周年峰会刚过去不久,聚焦中国话题的余温未降。
2024年7月10日,北约领导人发表了《华盛顿峰会宣言》,首次公开谴责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所谓“为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持”,称中国“持续挑战北约利益、安全、价值观”。
与过去北约峰会对中国的温和措辞相比,这次表态为“重大转变”,引发外界关注。
《纽约时报》报道称,这是北约第一次指责中国,并认为这是对北约自身利益的背离。此前,北约更多将中国视为“遥远的威胁”,但即将卸任的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称,这份声明是北约向中国发出的“最强信号”。
在本次北约峰会中,“中国”成为高频词语。斯托尔滕贝格还宣布,计划与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和日本启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虚假信息及遏制中国相关的项目,并支持盟国与亚太伙伴举行更多的海上演习。
“美国将中国而非俄罗斯视为首要威胁的既定政策不变。”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震表示,尽管如今美俄关系处于敌对状态,但美国始终认为,中国的生产力、科技能力以及发展模式,比俄罗斯带来的威胁更大。  
“中国威胁论”
在前往白宫参加晚宴之前,北约32个成员国的领导人已经通过了这份宣言。
宣言全文多次提到了中国,指责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的重要支持者”,并要求中国“停止对俄罗斯在战争中的一切物质和政治支持”。
宣言还专门用了部分篇幅讨论中国的网络活动、太空活动和核武库建设,称中国通过网络行动对“欧洲-大西洋安全构成系统性挑战”,并利用“强制手段”分裂北约。
实际上,针对北约炒作涉华议题和渲染“中国威胁论”“早有征兆”。
2019年,北约伦敦峰会期间,29个成员国的领导人签署了一份联合声明,称中国的崛起为北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是北约首次表达“对中国的关注”。2022年,北约马德里峰会出台新“战略概念”文件,再次提及中国。如今,北约又将矛头指向中国。
不少受访专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中俄在很多领域有着很好的双边贸易关系。中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立场也非常坚定,即促和劝谈。因此北约的指责是经不起推敲的无稽之谈。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还指出,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初,美方就造谣中国向俄提供军事支持,但迄今未给出任何实质性证据,连美军负责人也坦承中国并未在冲突中向俄方提供军事援助。他透露,2023年美国及其盟友对俄贸易额高达1300多亿美元,占到俄外贸18%。“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也没有参与对俄制裁或中断对俄贸易。美方的锅甩不到中国头上”。
值得关注的是,很多欧洲国家目前正面临高通胀的挑战,对于中国产品及双边贸易的依赖度很高。它们与中国之间存在大量经济利益,无法轻易实现与中国“脱钩断链”。
“多数北约成员国,尤其是欧洲国家,并不愿意在短期内将北约的目标从欧洲转向亚太。”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分析,目前北约内部在如何定位与中国的关系上尚未达成共识。
他表示,对多数欧洲国家来说,虽然北约作为美国给欧洲提供安全保护的工具,但是要让他们离开欧洲到亚太地区“趟浑水”,他们并没有这个意愿,也缺乏这样的能力。
本次峰会除了32个成员国领袖,“印太四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也受邀出席。
“北约邀请这四个国家,显然与台海、南海有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分析,北约一直追求成为“全球的北约”,“印太地区”是其重点关注对象,日韩则是担心特朗普一旦回归难以保障其安全,也在积极向北约靠拢。
王义桅说,北约实际功能已扩展至亚太地区,在军事安全、供应链、情报等多角度,实现从美国的军事联盟体系向技术联盟、功能性联盟转型。
事实上,部分国家的态度也有些摇摆不定。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未出席这次峰会,由副总理兼国防部长马尔斯率团出席。阿尔巴尼斯表示,“澳大利亚并非北约成员国”。今年以来,中澳间的经贸关系有回暖趋势,外界认为,澳大利亚此举向中国释放了积极信号。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赴会前访问了乌克兰、俄罗斯及中国。访华期间,欧尔班肯定了中国是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稳定力量,并主张加强对华合作,反对搞“小圈子”和阵营对抗。
针对北约峰会“热炒”中国话题,7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敦促北约摒弃冷战思维、阵营对抗、零和博弈的过时理念,纠正错误的对华认知,停止干涉中国内政、抹黑中国形象、干扰中欧关系。
“不要在搞乱欧洲之后,又来搞乱亚太。”林剑说,中方将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以自身发展和对外合作为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意欲何为?
北约对中国的指责早有征兆,但不断加剧争端的背后,也有新原因。
外界普遍认为,北约对扩大其使命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包括增强地缘影响力,试图让成员国建立“中国支持俄罗斯、卷入乌克兰危机”意识。
“北约作为美国的战略工具,受到美国战略意志的影响,毫无疑问将更多关注中国。”王义桅表示,拜登在本届峰会上,一方面要在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前安抚盟友,另一方面要挟迫盟友体系对付俄罗斯和中国,提中国议程是为破坏中俄之间的联系,在舆论上对中国施压,离间中俄关系。
“美国需要以所谓‘中国威胁’的话术,将欧洲小伙伴团结在自己身边。”俄罗斯国际问题专家瓦西里·卡申认为,这个想法可能不会得逞,因为中国国家领导人在2024年年初访欧,实现中欧关系再出发。“实际上,中国在对欧外交上已经取得一定成果。”
杨震分析,作为一个军事组织,美国必须不断为其树立新的敌人才能维持其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俄乌冲突无非两个结果,无论哪一种可能性,都让北约必须寻找新的“威胁”。  
舆论称,受西方对俄制裁影响,中俄在今年上半年的贸易额已经有所下降。但美国不满足,想继续阻挠中俄正常经贸合作,破坏两国亲密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北约的宣言包含一个“隐藏语言”,即中国将为支持俄罗斯付出代价。
不少受访专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虽然北约没有言明“代价”是什么,但北约既没能力也不太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华遏制。
崔洪建表示,近年来,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北约为了证明其存在价值,不断进行区域外的渗透和扩张,其中一个重点方向是亚太方向。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北约在已有的区域外扩张基础上,对亚太地区和中国的关注,又加上了新的内容。
他分析,一方面,北约要服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其中,对华进行长期竞争是其优先目标,而北约作为美国重要的战略工具,要适应这一变化。另一方面,近年来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北约国家,纷纷推出“印太战略”,接下来北约可能会试图将针对亚太方向的动作和部分成员国的印太战略进行进一步整合。
杨震也表示,近年来美国针对中国的遏制政策不断出台,特别是“印太战略”和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但是这些政策都没有取得令美国满意的效果,因此不得不动用北约来对付中国,试图以此挽回颓势。
他说,在拜登上台后,大搞多边主义外交,日韩关系实现了缓和。在此基础上,美国想使北约亚洲化,从地缘领域完成对欧亚大陆两个洲际型国家的向心包围,从而继续巩固其霸权。
“北约未来有三点动向值得警惕。”王义桅直言,其一是北约会否修改宪章,将组织范围扩大;其二是北约最核心的第五条款如何释义,会否将所谓的“中国威胁”也视为攻击;其三是北约会否直接下场俄乌冲突,将中国拉入战争,或与中国形成新冷战对抗格局。
南方周末记者 王瑭琳
责编 姚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