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涉物业纠纷案件体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诉源治理白皮书发布

7月18日,四川省高院、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首次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共同向社会发布涉物业纠纷诉源治理白皮书(2022年-2024年)。红星新闻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两年来,四川法院一审新收各类涉物业纠纷152531件,审结151042件,结案率为99.02%。其中,2024年1-6月,全省涉物业纠纷同比减少15377件,降幅达48.22%,全省21个地区中有19个地区一审新收案件数呈下降趋势。
图片
▲发布会现场
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收案数降幅明显
据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吴涛介绍,涉物业纠纷案件体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23年一审新收案件同比降幅为3.16%,2024年1-6月同比减少15377件,降幅达48.22%,减量降幅均居全省民事条线第一。根据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四川法院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收案数同比降幅,居全国法院首位。
从案件特点上来看,案件类型主要集中在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6月,全省法院共受理一、二审物业服务合同纠纷155791件,业主撤销权纠纷540件,业主知情权纠纷214件。涉物业纠纷案件主要集中在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占涉物业纠纷案件数的99.52%。
从各地区涉物业纠纷案件审理情况来看,案件数量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征,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数量等因素基本成正比。德阳、泸州常住人口数居全省前列,但万人起诉率显著低于其他地区,反映出上述地区在涉物业纠纷诉源治理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2年至2024年6月,一审新收案件调撤率为78.56%,反映出当事人双方在诉讼过程中达成庭外和解,或者在人民法院主持调解下达成调解协议的情况较为常见。一审案件上诉率仅为2.58%,反映出涉物业纠纷案件上诉率较低,审判质量较好。
社区、居委会将物业纠纷调解前置 
据了解,2024年上半年,成都市涉物业纠纷案件数量同比下降35.61%,高位增长势头得到有力扭转。这一趋势的转变,与法院、社区、居委会建立的前置纠纷化解基地有关。
“我们社区组建由‘党员+微网格长(物业栋管员)+志愿者’组成的调解小分队23支,将调解队伍延伸至楼栋、将触角延伸进单元。通过开展各类邻里活动,拉进物业与居民的距离,做实‘楼栋12345’。”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街道吉福社区党委书记李含荣介绍,社区联合全面梳理形成“周边噪声、房屋装修、空间占用、高空坠物、宠物饲养”等纠纷风险点100余条,开展敲门入户走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从“解问题”到“找问题”,转变工作方法,提升物业小区自治能力,将可能引发的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不仅如此,吉福社区还以物业纠纷这类基层常见的纠纷化解为重点,从102名微网格长选聘了20多位物业纠纷“共享调解员”队伍,覆盖23个物业小区。
像吉福社区一样,将物业纠纷的调解前置并非个案。近年来,为了减少涉物业纠纷案件数量,提升基层自治力量的调解能力,四川省法院选派骨干法官为全省400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讲授涉物业纠纷相关法律知识,推动诉源治理变“单点发力”为“网状覆盖”,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成倍放大诉源治理成效,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合力。
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实习生 百雅婷 摄影报道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