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学王一凡课题组Science Robotics:鳞片启发的变刚度软体机器人结构

在机器人领域,软体机器人因其柔软性和适应性而备受关注。然而,如何在保持柔软性的同时实现刚度可控,一直是一个难题。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王一凡教授团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最新进展。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Robotics》期刊上,题为 “Scale-Inspired Programmable Robotic Structures with Concurrent Shape Morphing and Stiffness Variation”。

这项创新性研究的灵感来源于自然界中的鳞片结构,如穿山甲和鱼类的鳞片。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名为“鳞片启发的层状结构”(Scale-Inspired Layered Structure,简称SAILS)的新型机器人结构。SAILS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在变形同时可以实现刚度变化,这在传统软体机器人中通常需要多个独立模块才能完成。SAILS的核心是一种精心设计的可编程表面图案。在正常状态下,SAILS保持柔软和灵活。但当施加负压时,结构会变形为预设形状,同时显著增加刚度。这种设计不仅大大简化了系统结构,还提高了响应速度。

图片

图1:SAILS的生物启发、设计、制造和实验验证。

研究团队进行的实验展示了SAILS的多项卓越性能:

1.形态多样性:SAILS能够实现多种复杂的二维和三维形状变形,包括钩形、波浪形、螺旋形等可展曲面,以及穹顶形和鞍形等不可展曲面。

2.刚度变化范围大:在最佳情况下,SAILS的刚度可以变化53倍,超过许多现有的可变刚度系统。

3.响应速度快:SAILS可以达到5赫兹的高响应频率,优于许多基于渗透压或加热的可变刚度系统。

图片

图2:通过SAILS实现可展及不可展曲面的变形。

为了验证SAILS技术的实际应用潜力,研究团队展示了两个应用:

1.两栖软体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展现了SAILS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多功能性。它不仅能够实现爬行、游泳、爬坡等多种运动模式,还能通过狭窄通道(最小8毫米高度)和越过障碍物。其负载能力达到自身重量的两倍,在水中的游动速度可达0.34个体长每秒。

2.无人机可变刚度着陆系统:这个系统展示了SAILS在动态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它能根据不同的着陆情况自动调节刚度,有效保护无人机免受着陆冲击损害。除了作为缓冲装置,该系统还可以用作抓取器,提升了无人机的应用范围。

图片
图3:基于SAILS的软体两栖机器人:设计、控制与性能表征
视频1:机器人翻越障碍以及从陆地入水

图片

图4:基于SAILS的变刚度无人机着陆装置

视频2:无人机着陆装置在空中的部署过程
这项研究不仅推动了柔性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也为多个领域的未来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例如,在医疗辅助、环境探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SAILS技术都有望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的第一作者为博士生陈天雨。博士生杨旭东张博建以及博士后研究员李君威潘杰为论文的共同作者。
作者简介:
图片

--检测服务--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