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肺结节成心结!张国强教授:冷冻消融术不用开刀,“一针”搞定

图片

图片

肺冷冻消融术首秀

微创介入技术“上新”

近期,松山医院胸外科张国强教授团队联合放射科,连续成功开展6例肺结节、肺部肿瘤微创介入新技术——冷冻消融术

图片

案例1

75岁的张先生,家住海南省,1年前于当地医院查出右肺腺癌(结肠腺癌转移而来)、双肺散在结节及肿块影。

今年4月,他慕名来到松山医院,接受CT引导下右肺上叶+右肺下叶肺病变冷冻消融术。

同时,胸外科联合普外科,为其积极解决肠癌问题。医院综合实力、优质服务给张先生留下深刻印象。

2个月后,张先生再次千里迢迢来院,接受冷冻消融术,顺利处理左肺3个结节。

案例2

64岁的罗先生,2个月前查出右肺上叶前段实性结节影,大小约2*1.93*2.12cm,手术指征明确。

完善肺功能检查,却发现其存在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无法耐受外科手术。

综合考虑下,胸外科为其开展CT引导下右肺上叶结节冷冻消融+穿刺活检术。

案例3

56岁的刘女士,家住贵州省,8年前查出宫颈癌,接受手术后,又多次行靶向、介入、化学、放射等治疗。

复查时,不幸再次查出右中肺结节,病理提示: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

考虑患者长期接受各种治疗,为尽量减少其痛苦,胸外科为其开展CT引导下右肺中叶肺病变冷冻消融术。

案例4

55岁的王女士,家住四川省邻水县,1年前因“右肺下叶硬化性肺细胞瘤”接受胸腔镜下切除手术。

复查时,医生发现其右肺下叶背段胸膜下病灶较前增大,实性成分较前增多。

因同侧肺部手术史,胸腔粘连严重,再次手术创伤大。胸外科为其开展CT引导下右肺下叶背段冷冻消融术。

案例5

61岁的宋先生,查出右肺下叶背段结节、左肺上叶尖后段结节。

右肺下叶结节恶性肿瘤可能性大,遂先行胸腔镜下切除手术。

处理左肺结节时,孟先生对外科手术已有抵触情绪,胸外科为其开展CT引导下左肺上叶结节冷冻消融术。

案例6

59岁的赵先生,查出结直肠恶性肿瘤后,又查出右肺上叶尖段不规则实性结节。活检提示:低分化腺癌。

完善PET/CT,评估肿瘤全身多处转移。采取综合治疗后,其情况较为稳定。

针对右肺上叶恶性肿瘤,胸外科为其行CT引导下右肺上叶腺癌冷冻消融术,有效控制局部症状进展。

“这么快就做完了?都没有什么感觉。”手术者之一张先生觉得既神奇又诧异。

冷冻消融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可跟医护人员互动,平均用时1小时左右,术后皮肤仅留有针尖样伤口,患者很快可恢复正常进食及活动,无疼痛不适。

图片

术后复查显示,6位患者肺结节、肿瘤细胞灭活效果良好。

一根针,-175~45℃

肺结节“裂开”了

这么神奇的“冷冻消融术”,到底是啥?

冷冻消融术又被誉为“冰雕艺术”。简单来说可分三步走:

1.在CT引导下,根据病灶位置,精确设计穿刺点及穿刺路径,将直径1.47mm冷冻探针穿入肿瘤内。

2.高压氩气通过冷冻针使肿瘤组织冷却至-175℃,癌细胞脱水破裂、死亡。循环氦气则快速升温至45℃以上,将冰球融化。

3.重复快速冷冻、缓慢解冻,加速肿瘤组织变性坏死。

相较于外科手术及其他消融技术,具备以下优势:

微创无痛

探针直径仅1.47mm,冷冻温度分布均匀,创伤更小、疼痛更轻、出血更少。

精准安全

全程可视化操作,冷冻冰球边界清晰,精准消杀肿瘤,有效保护正常组织。

可重复性

被称为“绿色疗法”,手术副作用低, 可反复多次治疗,巩固并增加效果。

免疫激活

冷冻破裂后的肿瘤细胞可释放大量肿瘤抗原,激活人体免疫应答,提升机体抗肿瘤效应。

肺结节≠肺癌

体检查出不用慌~

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大部分人看到体检单上写着肺结节后,立马担惊受怕,疑心得了癌症。

首先,肺结节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临床征象,指在CT或者胸片上发现的人体肺部形状不固定、直径≤3cm的阴影,甚至9成以上都是良性的。

图片

  • 直径<3mm,一年复查

  • 直径5mm左右,半年复查

  • 直径8mm左右,3个月复查

  • 达1cm,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 2cm以上,恶性概率较高

其次,随着精准医学、微创理念的发展,肺结节、肺部肿瘤治疗模式也发生着巨大变化。

对于以下人群,冷冻消融术或是一个新的选择和希望:

  • 在观察期非常焦虑的患者

  • 不愿意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

  • 多发病灶,无法全部手术切除

  • 肺功能差,不耐受手术切除

  • 在接受综合治疗的肿瘤患者

* 文中患者采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