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下八上”是指每年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我国华北、东北地区降水最为集中的一段时期,具有学名“华北雨季”。
2.“七下八上”的成因是南来的暖湿气流与太行山前冷空气交互碰撞,而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只能吸收雨量、保持水土、减缓水势,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大的水灾。
3.在“七下八上”期间,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如暴雨洪水、城市内涝、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致灾影响重。
4.为此,公众应关注天气预报、山洪预警信息,提前规划行程,做好防护准备,确保安全。
5.遇到暴雨、山洪等灾害时,要遵循相关预警提示,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如避开积水和交通不畅地区、注意防汛安全警示标志等。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7月16日至8月15日)
进入“七下八上”
意味着今年防汛到了最关键的时期
长江水文职工开展高洪测验
啥??? “七下八上”!
咋不是 “七上八下”?
正是“七下八上”!而非“七上八下”。
气象上,“七下八上”一般是指每年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我国华北、东北地区降水最为集中的一段时期,它还有个学名“华北雨季”。按照雨季防汛标准,有时候“七下八上”的“在岗”时间也可以延伸为7月中旬后半段到8月中旬后半段,大约一个月。
“七下八上”的成因是什么?
从水利史看
“七下八上”成因
1928年成书的《顺直河道改善建议案》重申了北方地区“七下八上”时段,认为“风到雨来”集中降雨的现象,正是南来的暖湿气流与太行山前冷空气交互碰撞的结果,而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只能吸收雨量、保持水土、减缓水势,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大的水灾。
图为《顺直河道改善建议案》
背后成因:
“七下八上”的幕后大“Boss”是谁
“七下八上”会带来哪些危害?
极端天气:
在“七下八上”期间愈加多发频发
从日降水量突破同期历史极值站点数可以看出,近年来,在“七下八上”期间,突破历史极值的站点数大幅增加,极端天气多发频发态势愈加明显。
“七下八上”期间,旱涝并发、涝重于旱,暴雨洪水等极端突发事件趋多、趋广、趋频、趋强,致灾影响重,容易出现洪涝及次生灾害,如城市内涝、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至灾影响不容小觑。
近期
长江水文网、长江水文公众号
持续发布洪水预警
提请有关单位和公众
注意防范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
灾害预警和防范
↓↓↓
掌握预警信号
汛期出行,要养成关注天气预报、山洪预警信息的生活习惯,提前规划行程,做到随时掌握天气变化,做好防护准备,确保安全。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依据洪水量级及其发展态势,洪水预警信号由低至高分为四个等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洪水蓝色预警信号
标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水位(流量)接近警戒水位(流量);
(2)洪水要素重现期接近5年。
洪水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水位(流量)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流量);
(2)洪水要素重现期达到或超过5年。
洪水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水位(流量)达到或超过保证水位(流量);
(2)洪水要素重现期达到或超过20年。
洪水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水位(流量)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最大流量);
(2)洪水要素重现期达到或超过50年。
台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表示: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表示: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表示: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表示: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达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暴雨来了怎么办
积极关注路况信息,避开积水和交通不畅地区。
行人在下雨时不要在有积水的道路上行走,要注意观察,注意路边防汛安全警示标志,尽量贴近建筑物,不要靠近有漩涡的地方,防止跌入缺失井箅的水井、地坑等危险区域。
行走时也要尽量避开灯杆、电线杆、变压器、电力线、铁栏杆及附近的树木等有可能连电的物体,以防因为暴雨导致漏电之后触电;发现有电线落入水中,必须绕行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遇到大暴雨时,最好找遮蔽处避雨,在城市高楼房内最安全,应及时撤离到楼内,且尽量往高楼层上避险。
不要到桥涵下、隧道内、大树和变压器下等地避雨,更不要在堤防、桥涵上逗留、围观、看热闹。
山洪来了怎么办
身处山区时,注意观察山势和水势,留心观察山洪灾害风险标识和安全转移避险路线,尽快离开危险区。
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现场环境,一定要尽快离开低洼地带,寻找就近的高地,选择有利地形躲避。
要与被困其他旅客保持集体行动,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不单独行动。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易涉水过河。
山洪来临时,要立即按照预警信息提示或向沟道两边高坡上跑,千万不要顺沟跑。
转移要迅速及时,不要贪恋财物,以免耽误最佳避险时间。
躲避转移未成时,应选择较安全的位置固守等待救援,并不断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
如果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求机会逃生。
有通信条件的,要设法尽快与消防、公安等救援部门取得联系,拨打110、119、120请求救援,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援助。
城市内涝怎么办
住在城市低洼地区的居民,在收到暴雨预警后,需要提前因地制宜地采取围挡措施。
可以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堆砌土坎、配置小型抽水泵等。最好在门槛外侧放上沙袋,沙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里面塞满沙子、泥土、碎石。如果预料洪水还会上涨,那么底层窗槛外也要堆上沙袋。
一旦室外积水漫入屋内,需要及时切断屋内电源与气源,把容易浸泡损坏的物品放至高处,尽量采取各种措施排水。
如屋内积水加深,要及时转移,不要在屋内停留,以免有生命危险。
如果室内水位过高,无法转移,需要积极求救,可以通过电话求救、网络求救、警报求救、呼喊求救、敲击求救等方式进行求救,等待救援。
家中可以储备内涝防范用品,如哨子、手电筒、救生衣和救生圈等。
台风来了怎么办
及时收听、收看或上网查阅台风预警信息,了解政府的防台行动对策。
如果所处建筑抗风抗雨能力差,应及时转移。
台风天气尽量避免外出,小心高空坠物。
清空阳台物品,收好衣物,关紧门窗,紧固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
提前做好生活物资储备,囤好食物。
检查家庭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台风暴雨严重时,应及时关闭电源。
在野外遇到台风时,小心塌方、树木倒下,以最快的速度寻找避险地。
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不要接近,更不要用手去触摸,因为这极易引发触电事故。
如果出现灾害民难时,应及时拨打119和120电话,寻求帮助,同时转移到应急避险区域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