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莫迪无视欧美国家的不满访问俄罗斯,在与普京达成多项协议的同时,也获取了俄方力挺印度“入常”的承诺。而他刚一回国,印企就有大动作,豪掷170亿究竟所为何事?伊朗、越南等国接连欢迎印企入驻,又说明什么问题?
据环球时报7月15日报道,印度阿达尼集团正计划在越南建造一个港口。该公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项目已获得越南政府的“原则性批准”。这一举动迅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彭博社在报道该事件时直言,这是印度发展海外基础设施和增加贸易机会的扩张计划的一部分。而这家印企的野心还不止于此,它计划投资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4亿)扩建港口,吸引更多外国大型船只停靠。
如果说印度阿达尼集团的野心,是获取更多国际市场份额,那印度另一项行动就带有鲜明的政治性了。今年5月份,印度全球港口有限公司专程与伊朗海事组织签署了一项为期十年的协议,开发和运营伊朗南部的恰巴哈尔港。该港口距离中国和巴基斯坦合作的瓜达尔港很近,印度可借此绕过巴基斯坦进入中亚。在报道相关事件时,印度媒体《今日商业》直接以这样一个标题展示了印度的野心:“《阿达尼斥资 24 亿美元加倍努力,在中国后院挑战中国》”。
开宗明义地讲,伊朗、越南均不是所谓的“中国后院”,印企在这两个国家建港口是它的自由,当地政府批准了即可。但不可否认的是,印企接连扩张海外港口,已经在事实上和中企形成了竞争关系,印度有可能拿这件事大做文章。从印企选择的这两个国家就能看出来,一个距离中国的海上贸易命脉——马六甲海峡比较近,另一个则是干脆就卡在了红海石油运输的关键节点上。而2023年中国外贸海运量已占全球海运量的30.1%,很大一部分海运都是走马六甲海峡——红海这条线。
也就是说,印度正试图干涉中国的海上贸易命脉,也难怪印媒要用“挑战中国”这样的字眼形容此举。如今印度的海外港口计划将矛头对准中国,环球时报的报道中提及,阿达尼集团的扩张,是为了抢占由中国主导的国际海上贸易的更大份额。
总而言之,印度同时维持着和美俄两国的友好关系,却对自己的邻居怀有戒备之心,其诸多海外计划都有鲜明的鼓动对抗的影子,这是中方不得不警惕的。从渴求“入常”一事也能看出来,印度这个国家有自己的野心,想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而中国则被印度视作一个“外部阻力”。未来的海外市场,中企将会迎来印度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