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
热
热
最真实的感受
所谓“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大约在每年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下旬,正好处于小暑与处暑节气之间,天气最为炎热。待到暑退出伏,早晚才渐有凉意。
我国传统历法规定,从夏至日开始数起,数到第三个“庚日”就进入初伏。初伏和末伏固定都是10天,中伏则不固定,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
中伏之所以有长有短,是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以今年为例,6月21日夏至,从夏至日算起,第一个庚日是6月25日(庚申日),第二个庚日是7月5日(庚午日),第三个庚日是7月15日(庚辰日),第四个庚日是7月25日(庚寅日),第五个庚日是8月4日(庚子日),8月7日立秋,所以今年在夏至与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中伏就为20天。而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8月14日(庚戌日)才进入末伏。
本世纪至今以来,仅有2004、2006、2008、2010、2012和2014这6个年份的“三伏”是30天,其他18个年份的“三伏”都是40天,其中,2015年至2024年,更是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
医生提醒:“入伏后一般以‘桑拿天’为代表,对公众来说,一定要做好针对性应对,注意防暑降温,尽量安然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