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得净的罐车桶,洗不净的敛财心,食安何以能心安?

AI划重点 · 全文约2082字,阅读需6分钟

1.罐车运输行业存在食品类液体与化工类液体混运现象,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版图。

2.金龙鱼等知名企业被曝涉及涉事车辆,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紧急召集相关部门召开专题研讨会。

3.由于成本控制和时间成本考量,部分罐车司机未对罐体进行彻底清洗,直接进行食品与化工液体混装运输。

4.油罐混用问题背后,既有企业逐利心态和道德沦丧,也有监管不力的深层次原因。

5.为此,监管部门将开展食用油风险隐患专项排查,调查结果将适时向公众公布。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近日报道的罐车运输乱象,令人触目惊心。食品类液体和化工液体混运且不清洗,已是罐车运输行业里公开的秘密,类似卸完煤制油直接装运食用大豆油已成为罐车司机的日常操作,而这一切究竟会给中国食品安全版图带来怎样的重创?

作者/阿巴

编辑/沐凌

近日,一则“罐车卸完煤制油后直接装载食用油”的新闻,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新京报》报道,部分普货罐车在运输过程中,出于成本控制的考量,未对罐体进行彻底清洗,就直接将食品类液体(例如大豆油、糖浆等)与化工类液体(例如煤制油)进行混装运输,而此已经是行业“公开的秘密”。

涉事企业涵盖了金龙鱼在内的诸多知名企业,影响范围更是覆盖了整个中国,随后,包括中粮在内的多家企业做出回应,并承诺展开调查。

7月9日晚间,据央视新闻报道,针对媒体披露的“油罐混用乱象”,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紧急召集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以及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等相关部门召开专题研讨会。会上,各方决定成立联合调查组,对食用油罐车运输环节中的问题进行彻查。对于涉事企业及相关责任人,依法严处,绝不姑息。此外,还将开展食用油风险隐患专项排查,调查结果将适时向公众公布。

图片

01

油罐车装的食用油流向了哪里//

《新京报》所曝光的汇福粮油集团,是深耕当地10多年的老品牌,汇福的大豆油更是众多人均消费在100元以内的餐饮企业的主要用油。

若这一情况属实,将对京津冀地区众多餐厅、超市、供应链产生直接影响。截至发稿时,电商平台已经下架了大多数产品,而北京线下超市仍有售卖,有不少顾客仍在购买汇福产品。

汇福粮油的散油销售客户中,包括三河亚王食品、上海浦耀农产品、上海楷烨粮油、北京世纪悦福、众和裕丰粮油、天津华科科技、保定宏海粮油、方顺联合粮油等,这些公司中,有不少做的是餐饮供应链的生意。从微观层面观察,污染已渗透到各大中小城市;从宏观层面审视,污染极有可能已经覆盖了我国餐饮供应链的广阔领域,影响范围或已触及大半个中国。

有群众基于新京报线索,发现知名食用油企业金龙鱼亦在相关车辆路径之列。经过深入调查冀E5476W罐车的行车轨迹,证实该涉事货车在近半年的行驶记录中有金龙鱼位于陕西咸阳的园区。

图片

对此,金龙鱼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严格遵循国家关于散装食用油运输的法律法规,已制定并执行了集团性的管理制度。

而这,只是一辆罐车的一条路线,就已经埋下了足以撼动整个中国的食品安全隐患。

除了金龙鱼外,鲁花集团、京粮控股等多家公司对此予以回应,仅仅因一辆罐车的行踪被曝光,在短短24小时内,就有数以百计的企业牵涉其中,波及范围覆盖了大半个中国。

图片


02
隐患近二十年,行业“公开的秘密”?
 //

对于油罐混装问题,人民日报罕见强势评论:怎敢成为“公开的秘密”!

那么,油罐混用到底会对人体造成多大影响?

有食品安全博士称:煤制油属于化工产品,含有重金属和苯等化工原料,“装化工原料再装食用油不可避免会有残留”,长期摄入含有化工残留的食用油,可能导致人体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早在1988年,上海就曾经爆发因毛蚶引起的甲肝大流行,起因是运送粪便的船,没有清洗就直接运送了毛蚶,直接导致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大概有29万人患病,当地医疗系统供不应求。

图片

这样的教训本应是刻骨铭心的,但为何油罐混用乱象仍如野草般屡禁不止,甚至成了某些从业者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早在2005年即有媒体报道指出,“罐车在清洗过程中难以有效防范交叉污染,存在完成危险化学品运输后直接转运食品的现象”。2015年,媒体亦曝光了湖南衡阳、永州等地多起罐车在完成强腐蚀性化学品运输后,为降低成本,直接进行食用油装载。

图片

人们不禁要问,时隔近20年,为何油罐车混装现象仍屡禁不止呢?

这背后,除了部分企业的逐利心态和道德沦丧,更有着监管不力的深层次原因。

2014年6月实施的《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中提到,运输散装食用油应使用专业车辆,不过该规范只是推荐性标准,而非强制性标准。说到底,是监管的缺位给了相关责任人可乘之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罐车混装问题,早已不是简单的“行业内幕”,而是严重威胁公共安全和公众健康的一大顽疾。

03

洗得净的罐车桶,洗不净的敛财心//

为何未对罐体进行清洗?实质上,这背后是经济利益和时间成本的考量。

当罐车计划更换所运输的货物品种时,为了确保新旧货物之间实现纯净的隔离,避免上一种货物的残留物对新产品的品质产生潜在影响,实施全面彻底的清洗流程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据业内专业人士所述,清洗罐车过程相当繁琐,有时可能耗时一整天。

图片

清洗费用也会依据清洗作业难易程度有所不同,通常而言,费用大致在数百元至数千元之间。

这几千元的费用和一天的时间,为这些不法分子提供了额外的跑单机会。如果一名司机长时间高强度工作而不进行罐车清洗,那么在半年内,他有可能获得高达5万至10万的利润。

鉴于缺乏有效的公司管理以及粗放的发展模式,该行业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小、散、乱"的不规范状态。同时,长期存在的低价竞争现象,也导致了整个货运市场运费水平普遍偏低。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不少司机选择铤而走险,这种现象在多次发生并尝到甜头后,逐渐演变为行业内部的一个“公开的秘密”。

食品安全无小事,每一次疏忽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油罐混用乱象的背后,不仅仅是企业为追求成本而无视消费者健康的恶劣行径,更是对监管制度漏洞的公然挑战。

图片

面对油罐混用乱象,我们不禁要问,为何这样的行为能够成为“公开的秘密”?为何这些“公开的秘密”在多次曝光之后仍然屡禁不止?这背后是否还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利益链条和行业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