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公里只要2元?订单暴涨!无人驾驶出租车引争议

14公里只要2元?订单暴涨!无人驾驶出租车引争议


最近,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频频登上热搜,7月10日因订单暴涨致百度集团股价上涨超10%。但争议声也随之而来。

14公里只要2元?
无人车价格亲民

社交媒体上,有网友晒出了自己坐无人车的订单截图,价格普遍比较亲民。有网友截图显示,第一次乘坐无人车的时候,叠加各种优惠券,14公里的路程只花费2.3元。

图片
 萝卜快跑 订单截图

图片
 萝卜快跑 订单截图

近日,武汉一名网友将自己的体验发到了社交平台上。据他描述,原本48.34元的打车费用,在优惠活动以及优惠券的抵扣下,全程7.1公里的行程最后只需支付5.07元,这样的价格相比正常打车,费用便宜不少。该网友表示,“萝卜快跑”费用在折扣前“高攀不起”,折扣后价格还是十分亲民的。

此前2022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曾分享自动驾驶、智能交通、AIGC等领域的观点。他判断,未来打无人车,要比现在打车便宜一半。李彦宏还认为,“四年之内中国的一线城市将不再需要‘限购’‘限行’。

图片

不过,也有不少人担心,当下自动驾驶出租车的便宜,是一种促销手段,当站稳脚跟后就会涨价。

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据报道,广汽资本在去年发布过一个调查,显示在不配备任何安全员的前提下,前者的每公里成本是 0.72 元,而有人驾驶的电车是 1.22 元。而如果我们按照《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中的要求,远程安全员应符合人车比不得低于 1:3 来做个粗换算,那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成本至少也要 0.93 元每公里。

图片

这意味着,尽管无人出租车的出行成本,正如多个调研机构此前所预测的那样,会在 2025 年到 2028 年之间,出现低于有人出租车的历史拐点。但是,当下不少人坐无人驾驶出租车所遇到的“5 块钱坐 3 公里”这种超低价,不可持续。

交通局回应
无人车抢网约车司机饭碗

订单量的暴涨,价格对传统网约车出租车的绝对碾压,也让不少网友提出,“萝卜快跑”已经对百万传统网约车出租车行业形成冲击。

无人驾驶抢了出租车网约车的饭碗?要取代司机了?“现阶段无人驾驶出租车尚不会对传统出租车构成挑战,因为无人驾驶出租车更多是一项体验项目,尚未形成有效运力。”对此,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出租车的压力主要还是来自网约车和出租车内部竞争。

不过,他也表示,如果无人驾驶出租车真的实现全面商用,替代传统出租车,那也是科技发展的大势所趋。从经济全局上看,无人驾驶出租车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价值增量,如车路协同的建设,车上娱乐设施和车辆智能化带来的汽车产业的产值增长等。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武汉市(出租)汽车行业比较稳定,网上谣言比较多”。据其介绍,“萝卜快跑”已在武汉投放400多辆无人驾驶汽车,不是网传的1000辆,具体数字需咨询武汉市经信局。随后,中国新闻周刊致电武汉市经信局,未获有效答复。
 萝卜快跑 热搜截图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预计自动驾驶出租车可能在5年之内出现少量的商业化运营。如此一来,部分司机可能需要转岗,他们可以去驾驶其他类型的车,比如校车、通勤车。

无人车发生事故后谁来担责?

7月7日下午,有武汉网友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称“萝卜快跑”在武汉街头与行人相撞,视频中可以看到一名行人躺在出租车前,交警正在现场处理。

7月8日,百度相关负责人回应:“事故发生于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与国博大道交会路口,是车辆在绿灯亮起启动之际与一名闯红灯行人发生轻微接触,事故发生后我司第一时间配合警方处置,并陪同送医检查,目前正在医院进一步观察和休息。”

7月10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从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汉阳大队处获悉,该事故已处理完毕,涉及个人信息,不便透露处理结果。并提醒公众,发生交通事故可拨打122电话报警,与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事故后,相关公司会派人处理。

图片
 萝卜快跑 热搜截图

采访中,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面对日趋成熟、应用渐广的自动驾驶技术,江苏等各地都在针对新业态、新情况不断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政策的完善,也反过来再次推动自动驾驶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江苏,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的《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就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省级地方性法规探索性立法,为引导、促进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该条例在第59条明确:有条件自动驾驶汽车、高度自动驾驶汽车上道路行驶应当配备驾驶人。自动驾驶功能开启时,驾驶人应当处于汽车驾驶座位上,监控汽车运行状态和周围环境,汽车发出接管请求或者处于不适合自动驾驶的状态时,驾驶人应当立即接管汽车。

针对发生事故后的责任划分,江苏在条例第85条也明确规定:有条件自动驾驶汽车、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发生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对机动车驾驶人实施处罚;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发生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对汽车所有人、管理人进行处理。

综合自新闻晨报、合现代快报、中国新闻周刊、澎湃新闻、抖音

编辑 | 陈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