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点,带着1岁半的小孙子,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辽河社区居民付俊玲准时来到社区托育点。接下来1个小时,这里将举行包含感觉统合能力培养等在内多项内容的公益早教活动。“托育点就在社区内,俺们老年人带着孩子走几步就到,别提多方便了。”付俊玲说。
“小区里的托育园真是帮了大忙了!”付俊玲感叹,孩子的爸爸妈妈平时都要忙于工作,她自己又看不过来,幸亏社区及时推出了托育班,她才得以在不耽误其他事情的情况下轻松“带娃”。
对于双职工父母来说,0-3岁的婴幼儿照护问题一直令人头疼,而向托育机构寻求帮助,成为年轻父母们的重要选择。
近年来,山东省把托育服务作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系统布局、精准引导、稳步推进,全省托育服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托育机构7848家,其中通过国家备案托育机构4321家,居全国第二位,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个。其中,在13个县(市、区)开展省级试点,已设置287个,托位超过5000个,在托婴幼儿3800余人。
托育就在家门口,幼儿托育“扩容提质”
“没时间可以把孩子放到这边,我们帮忙照看。”东营市东城街道辽河社区学龄前儿童多,对家庭亲子服务的需求大,去年,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引入东营和恩托育打造了“向日葵亲子小屋”,聚焦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科学养育服务。在东营,类似辽河社区这样的托育中心还有不少。
记者在社区托育中心看到,室内设有儿童活动室,配备各种益智类玩具、滑梯,摇椅、绘本、防滑垫脚凳,让装饰充满童趣、温馨实用,且每一个细节都贴合儿童特点,满足辖区儿童游戏娱乐、绘本阅读、艺术创想、科学探索等全方位发展需求,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获得趣味性、益智性的互动体验。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东营市中心城区,年轻人多,托育需求较旺盛。为此,我们充分整合并利用社区资源,推动社区托育服务发展,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托育服务。”东营市卫生健康委开发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家庭服务科科长刘澎介绍,今年,开发区将“社区托育点建设”纳入民生实事,已统筹调度10处社区公共资源,加快建设社区托育点,预计7月底前实现全部启用,届时可提供普惠托位200个。
加强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东营市不断积极探索多种创新举措。一方面,出台《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关于推进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同时对备案托育服务机构按照政府普惠指导价收托的3岁以下二孩、三孩,分别给予婴幼儿家庭每人每月300元、400元的托育补贴;对2023年至2025年新建、扩建、改建和利用自有房产建成的备案的普惠托育机构的每个新增托位,分别按照2000元、1500元、10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建设补助。
让“1+1>2”“医养结合”给老人安全感
谈老必谈医。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养老离不开医疗保障。建设“医养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是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与其他乡镇医疗机构相比,成武县人民医院总医院张楼分院的最大特点正体现在它的功能分区上。除了门诊、住院部,张楼分院还设有养老区,提供医养床位300余张,目前入住老年人达160位。
“我们上了年纪的人,最担心的就是身体问题,入住这里后,每天都有值班医生巡诊,遇到问题也有医护人员过来处理,既方便又安心。”张楼镇78岁退休教师刘增玉老人说,自己在这里既可以写字、画画,享受晚年生活,也可以得到医疗方面保障,感觉特别好。
近年来,成武县充分利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试点支持政策,推动县镇两级公立医疗机构养老功能迭代升级。县级层面,利用楼体构造连通门诊、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医疗资源,开通老年人优先救治绿色通道;乡镇层面,在13个镇街布局集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于一体的“两院一体”医养院,建立各医养院与总医院信息共享机制。将医疗保障和养老服务深入融合,通过“两院一体”保障老年人康养需求,实现“1+1>2”的效果。
楼上有小楼下有老,“老幼共托”探索新发展模式
以社区为阵地载体,开展“一老一小”一体服务,正成为探索“一老一小”照护问题的举措之一。
走进聊城市东昌府区古楼街道向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楼,从心理咨询室、母婴喂养室到保健室、睡眠室一应俱全,这里正是水城育家托育中心。中心占地826平方米,有乳儿班、托小班、托大班等4个班,提供托位75个,现入托儿童25名。在这里,可以为0-3岁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小时托等多种托育服务,满足年轻父母的不同托育需求。
“我们引进阳光大姐家政公司等专业机构提供托育服务,乳儿班接收6个月至1岁大的孩子,主要对孩子进行基础照护,教授新手爸妈拍嗝、翻身等技巧,托小班接收2岁以下孩子,托大班接收3岁以下孩子,通过让宝宝使用不同材质教具,激发他们大脑发育主动学习。”东昌府区古楼街道向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于兴奇说,嵌入社区的托育中心,有效解决了社区年轻人“带娃难”问题。
而在向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这里有供老年人休闲娱乐的日间照料中心。不仅如此,社区暖心食堂还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搭配合理、营养丰富的午餐,解决了社区部分老人中午无人照料的难题。“平时,老人照看孩子最多,把养老、托育功能放在一起,是想发挥好社区载体平台作用,让老人把孩子送到托育中心的同时,自己也能在照料中心休闲活动。”于兴奇说。
在聊城市高新区先锋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集成使用养老、助残、幸福食堂等各项政策补贴,提供日托、全托、康复、理疗、助医、助洁、助行等多种服务。“中心有20多张床位,目前接收失能老年人12位,配有各种康复运动器材,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康复训练师可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服务;建有中医馆,为老年人开展‘治未病’、日常诊疗、康复保健、针灸推拿等系列服务。”九州发展服务中心党工委书记邹宁介绍,中心还建有幸福食堂,就餐老人满70周岁即可享受2元至4元的助餐补贴,两年来累计服务老年人8.2万余人次。
探索“互联网+”,“智慧+”居家养老实现点单服务
山东是老年人口大省,有九成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服务好这部分群体,是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德州市德城区,当地通过打造一条养老服务热线和“两台一网”(养老服务运营平台、信息监管平台、养老门户网站),引入专业养老服务机构,为居家养老服务插上了“智慧翅膀”。
“老人拨打12343养老服务热线预约所需服务,热线工作人员记录服务内容,并将任务分配给临近老人的镇街养老服务点,养老机构专业人员即会按照要求上门服务。而在养老服务平台上,所有订单及服务照片、视频均可显示,可对服务对象、工作人员、服务过程及质量等进行跟踪记录。”德城区民政局局长张云峰说,依托智慧养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养老服务热线,可为全区1200余名特殊老年群体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同时也能为有需求的社会化老人提供居家“六助”服务。
此外,德城区还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引进专业服务组织,为特殊老年群体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列出31类、82项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内容涵盖“应急维修类、居室清洁类、代办服务类、文化主题活动类、适老化改造类、体检及健康监测类”等多方面内容,老人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自主选择,实现了专业组织列清单、老人点单、政府买单。
“德州市始终把抓好‘一老一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在全省率先印发‘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创新推出互联网+养老、‘两院一体’+长护等改革举措。目前,全市建有养老机构137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9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41处,农村幸福院342处,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德州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孟凡忠说。
据悉,目前山东省共建有各类养老服务床位66万张,较2012年翻了一番。截止到目前,全省养老机构达到2486家,护理型床位占60%,提前4年达到国家养老规划要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从无到有,发展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752处、农村幸福院12024处、助餐食堂7920处;创新发展“家庭养老床位”5.2万张,推动专业服务向家庭延伸。
同时,全省持续开展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全省累计培训各类养老服务与管理人员23万人次,开设养老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达129所、高等职业院校62所,在校生15.6万人,数量居全国首位。
记者:李焜染 编辑:吕冰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