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军事治理能力 提升军队建设质量 全军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中国军号北京7月11日电(陈亚飞、孙兴维)近日,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组织全军单位部门预算绩效评价试点单位相关人员在某基地召开现场会,梳理总结试点经验,观摩典型单位做法,组织政策制度培训,明确推进落实要求,指导各单位高标准高质量抓好试评工作,以点带面、以评促建,助推我军预算绩效管理现代体系建设,为练兵备战提供精准高效的财力保障。
组织开展军队预算绩效管理,是全面加强军事治理的现实要求,对完善军队战略管理链路、提高军事系统运行效能、加快战斗力转化生成,发挥预算绩效对军队战略管理服务、支撑、反映、约束的功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全军在前期开展建设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基础上,坚持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将绩效管理理念融入部队发展全过程,牵引军队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监管机制优化升级,聚力构建预算编制有指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的闭合链条,逐步建立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全类别绩效目标指标体系、全流程绩效管理闭合链路、全覆盖评价监督约束机制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为进一步拓展预算绩效管理广度深度,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出最大效益,将军队预算单位和军事经济活动全部纳入绩效管理,是谋创新、把关键、增实效的重要举措,通过分类搞试点、稳实打基础、有序抓实践,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在创新中提升效能、在治理中规范完善。全面推开项目预算绩效评价,重点对装备建设、战场建设、科学研究等关键行业领域项目,从规划目标制定、资源配置使用、产出数量质量、领域能力生成、成本效益比较等方面开展评估评价;遴选特点突出、基础较好、力量较强的单位部门和经费投入大、官兵关注高、与备战打仗关联紧密的待遇政策开展单位部门和政策制度预算绩效评价试点,验证路径方法,积累经验做法,推动绩效管理全面覆盖、全面深化。
同时,着眼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经费使用效益,按照“谁支出、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控制和管理。通过研判监控预警情形,对于因政策变化、突发事件等客观因素,导致预算执行进度缓慢或者难以实现绩效目标的,及时调整目标指标;对预算执行与目标偏离较大、可能造成损失浪费的,暂停项目实施和资金拨付,重新组织论证评估;对预算周期内无法完成且未按照规定办理调整手续的,撤销剩余预算指标,收回结余资金,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相衔接的绩效管理闭环。
下一步,有关部门将持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与作战需求生成、规划计划制定、建设项目和政策制度实施协同联动、紧密耦合,提高财力资源配置的精准度和投入产出效费比,强化业财融合、专业高效的支撑保障体系。全面推广应用单位部门和政策制度评价试点成果,将预算绩效管理覆盖到军事经济活动全过程各领域,综合分析运行情况、持续效益、履职效能等,为完善制度办法、强化履职尽责提供参考依据和具体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