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书记离开前,30个村民按红手印!只为...

在广大农村,“红手印”一直被村民们视为最庄重的表达方式。五华县安流镇完塘村30个村民,在一封信上摁下了鲜红的手印。这些红手印,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图片

图片


“完塘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经常听到村民拉家常说道,涂书记来了,希望就来了……”


图片


在这封信上,村民用质朴的语言,表达对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帮扶完塘村的深深谢意。2021年7月,省自然资源厅和中铁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团结对帮扶安流镇,来自省自然资源厅的涂学仕成为驻安流镇帮扶工作队队员兼完塘村驻村第一书记。


村民赖茂枢还记得涂学仕第一天来到村里时的情景。最开始,大家都袖手旁观,心里嘀咕:这个省城“空降”到完塘村的干部,能接地气吗?他在村里到底能待多久?


图片


【村民 赖茂枢:我第一印象就觉得他来会住不惯,不可能在这住。】


图片


在村民疑惑的眼光中,涂学仕开始了他的驻村生活。村委旧址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间,是涂学仕在完塘村的“家”,床侧挂着一张完塘村的影像图,上面有他用笔标注的产业分布、耕地情况等信息。


图片


【驻安流镇帮扶工作队队员兼完塘村驻村第一书记 涂学仕:刚来了一会,对整个村的情况不熟悉,然后就请院里面、县局的同志帮忙,就做了这张影像图。】


【村民 赖茂枢:几天过后他就在这里吃住,一下子我就很佩服他。】


村民赖汉雄也没想到,涂学仕来到村里后,马上就着手解决一件大家很关心的大事。


图片


【驻安流镇帮扶工作队队员兼完塘村驻村第一书记 涂学仕:刚来村里面第一个地方,就跑到这块地里来,看到这块撂荒地,当时就站在这个地方,看见牛在那里吃草,然后就感觉很可惜,就想怎么样把撂荒地复耕起来。】


图片


【村民 赖汉雄:以前荒的,没人耕的。以前交通完全不方便,水圳都没有,现在水圳都做得很好,要用水也很方便,我们也很开心。】


图片


复耕复种300多亩撂荒地,“小田变大田”;引入合作社,致富村民……眼前这片丝苗米基地,就让200多个村民受益。


【村民 赖汉雄:我在这里做了两年多了,月收入有3000元。】


在村里发展产业,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村民觉得涂学仕还真有两下子。


图片


【村民 李彩忠:最直观的就是他带动整个村的经济效益,因为他多次主动帮村民联系到大米的收购商,而且还帮忙打包大米,帮村民提高收入。】


图片


更让大家吃惊的是,涂学仕还想办法把周边村的咸鸭蛋、百香果、农家鸡等土特产“集纳”了起来。在由完塘村村委会旧址改造而成的乡村振兴展厅,展架上来自安流镇各村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的方式,从完塘村出发走向广阔的市场,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在涂学仕的努力下,完塘村还建起了党群服务中心、改善了学校环境、在村道上安装了路灯……一件件暖心事让村民竖起大拇指。


图片


【村民 张展球:原来我们完塘村都是没有路灯的,他来到后,整个完塘村都有路灯,给我们村做出了那么多成绩。】


图片


涂学仕还组织开发“智慧完塘系统”,使村庄管理更加智能高效。


图片


【完塘村党总支部书记、主任 赖绍平:森林防火的巡查,以前我们要骑着摩托车上山,现在可以通过那个监控来管理。还有那个田长制APP,用手机打开那个图斑,有没有撂荒我们都知道。】


“争取政策支持,协调引进项目,改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大大提升”“集体收入更是从来之前的3万余元突破到2023年的40万元”……


“一人在村,全村放心”。如今,三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即将结束,村民非常舍不得涂学仕。他们向省自然资源厅写下一封信,30个村民摁下鲜红的手印——“总会有人接过乡村振兴接力棒,全村人希望还是涂学仕”。


图片

【驻安流镇帮扶工作队队员兼完塘村驻村第一书记 涂学仕:我感觉农户的感情还是很淳朴、很纯真,他们能够为我的派驻单位提出希望我留下了这么一个请求,我就感觉这三年没有虚度,没有辜负派驻单位的对我的期望,尤其是没有辜负当地群众对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