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大荒集团共青农场有限公司党委全面落实“四下基层”部署要求,生动践行“四四工作法”,创新推出“党员进万家”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体味群众冷暖,有效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实现服务不缺位、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一进家门”摸实情,“小网格”支撑“大服务”
网格长每日走访入户(刘洋 摄)
“我每天都要来转转,和居民唠唠家常,看他们有什么需求。”社区17网格第四微网格长孙会笑着说。
农场有限公司党委按照“一网一图一户一档”的理念,将全场2个居委会、10个管理区、3628户居民划分为137个微网格,选派451名党员干部担任网格员,建立起定期走访和日常巡查相结合的“2+4+1”长效服务机制,督促网格员每周开展入户走访2次,把网格位置、结构、公用设施等要素点清,将格内每个家庭的基本信息摸清,及时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贴心服务,打造出“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工作格局,梳理出的2317份居民档案、63份特殊群体民情档案、14项便民服务,承载着基层群众的笑颜。
“二进家门”纾民困,“小切口”解决“大矛盾”
“板凳议事”解决身边问题(李迎新 摄)
房前屋后的“围炉煮茶”、街头巷尾的“板凳议事”,同职工群众一起做“夏至面”……干部群众围坐在一起话家长里短、谈身边变化,成为农场有限公司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公司党委牢牢把握“用心”和“用情”两个关键点,让网格员走进群众家门、走向群众心中,以“掏心窝子”的真情实感和“下笨功夫”的质朴情怀排查群众诉求,解决居民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事项36件,让网格员成为了群众贴心人。
在解决辖区矛盾纠纷上,农场党委设置红椅子议事厅1处、心理咨询室1处,吸纳民警、调解员、人大代表、居民代表等组建“金牌调解队”,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法服人,解决大大小小矛盾纠纷上百起,做到“公不公正大家说了算”,营造出共商共议良好氛围。
“三进家门”送关怀,“小举措”送去“大温暖”
“窗帘之约”关爱独居老人(李迎新 摄)
“窗帘之约”是农场网格员和辖区独居老人的温情约定。“网格员和我们说好,每天早上窗帘拉开,就代表无事发生。”独居老人于长芝觉得这个约定神秘又温暖。此外还有“课后辅导小课堂”,网格员将种植户子女集中照看,让种植户心无旁骛地投身工作。
农场网格员通过集中宣讲和入户送“策”相结合的方式,落实零距离宣传、疑问解答、操作演示等,解决群众在医保、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目前开展以乡村振兴、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宣传70余场次。
粉刷楼道、为敬老院老人包饺子、召开邻里趣味运动会、组织诗朗诵……做足“网格+”服务,把“等群众上门”变成“送服务到家”,将“眼前困难”切实转换为“幸福瞬间”,成功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四进家门”护安全,“小信息”汇成“大数据”
网格安全员进行日常安全巡查(刘洋 摄)
“网格安全员,是安全进网格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是网格安全员宋传军对自身职责的认知。在共青农场,网格员肩负着排查日常安全隐患、促进基层治理提效的重任。每周两次的日常巡逻,走进群众家门,走进临街店门,对责任范围内的安全生产、交通、消防、燃气、用水用电、建筑设施等安全隐患开展常态化、专项化排查,做实安全隐患问题“排查-上报-处置”的闭环运行机制,建立隐患排查整改台账,让苗头隐患的“小信息”汇成基层治理的“大数据”。目前已累计完成各类检查42次,发现、上报并解决私拉电线、车辆占道、消防设施损坏问题20余起。
“党员进万家”行动擦亮“四下基层”金名片,用脚步丈量实情,以实干推动发展,激活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下一步,共青人将牢牢把握基层治理发展脉搏,厚植为民情怀,挺起担当脊梁,迈稳实干步伐,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推进完善基层治理模式,实现用“走心”换“民心”、变“会场”为“现场”、以“实干”求“实绩”,切实保障农场职工群众安居乐业,奋力谱写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篇章。(刘洋 李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