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漾斗南•向美而行 | 让鲜花产业“花期”更长久

图片



开栏语

花漾映斗南,提质铸新篇。在探寻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呈贡区坚定瞄准“世界第一花卉交易中心”的宏伟目标,以现代花卉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核心,着重在斗南花卉的“品种、品质、品牌”三方面下足功夫,力求实现花卉产业的全面升级。同时,深入挖掘斗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精心打造独具魅力的特色风貌街区,推动花卉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花卉产业高地。


为立体化、全方位展现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多角度、深层次地记录斗南花卉产业提质增效的每一步足迹,呈贡区委宣传部带领呈贡区融媒体中心精心策划推出“花漾斗南•向美而行”专栏。这一专栏将从科技创新的引领到市场开拓的突破,从文化传统的传承到现代元素的融合,从花卉产业的发展到花文旅融合的叠加,生动展示斗南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宏”与“微”、“速”与“数”。让我们共同期待,斗南的明天更加绚烂,呈贡的未来更加多彩。


作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花卉市场,2023年斗南花卉产业园区交易量达135.41亿枝,同比增长22.7%,交易额达13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7%,飞速增长的数据彰显着斗南在花卉交易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图片


1983年,斗南人化忠义从广东佛山引进了剑兰(学名唐菖蒲)种苗,试种成功后,一枝剑兰就此“点燃”了一片花海。1990年,斗南村民改菜地为花田,在斗南村主路售卖鲜切花,形成“以路为市”的50米“斗南花街”。1998年,西南地区最大花卉市场落地斗南。2002年,中国第一个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在斗南落下第一锤。2014年,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第二个拍卖交易大厅建成运营。2015年,斗南花卉电子交易中心启动运行,采取“荷兰降价式”拍卖方式,日交易量超百万支。


图片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斗南现已形成了以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花卉交易市场和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花卉拍卖中心等两家龙头企业为核心的花卉产业集群,鲜切花交易量、交易额、现金量、交易人次和出口额连续25年居全国第一,花卉交易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


目前,斗南花卉产业园区的鲜切花交易品种涵盖117类、1700多个品种,显示出其丰富的花卉多样性和市场竞争力。


图片


斗南花卉产业园区的交易量和交易额的双增长,不仅体现了斗南花卉市场的繁荣和活力,也展示了呈贡区在花卉产业创新、数字化转型、花文旅融合等方面的引领地位。


在产业创新板块,呈贡区人民政府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合作建设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观赏园艺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国际花卉技术创新中心绿色高效种植基地、云南省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花卉种业实验室项目。其中,呈贡区与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合作,共建花卉种业实验室项目,通过搭建国际一流高水平育种4.0创新平台,逐步建立花卉基因组学、表型组学等育种体系,该实验室预计本月投入使用。


图片


在科技赋能板块,建成并投入使用“数字云花展厅”,依托在昆明花拍中心连续21年积累的海量交易数据基础上,实施云花+大数据战略,通过对信息的“大数据”挖掘,可为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市场开拓、花农种植提供依据,也为广大花农了解市场、指导生产提供最有力的帮助,促进数字信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花卉产业发展赋能。


在花文旅融合板块,针对各个节日,开展妇女节快闪、“五一”快闪,通过鲜花音乐节、鲜花夜市等载体,营造聚鲜花、游玩等多元素为一体的花卉文化旅游体验区。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斗南花卉展览会,汇聚国内花卉品牌、进口优质花卉等73家行业代表企业,开展147个新品发布。为国内花卉生产、经营企业和科研单位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让市民和游客看到“云花”发展的创新与未来。结合呈贡文化特色,引入由呈贡区和云南省花灯剧院联合打造的当代花灯剧《花花世界》在呈贡成功首演,编制《斗南史话》《亚洲花都》专辑,讲述“亚洲第一的花市”——云南呈贡斗南花卉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及行业人员故事。开展创意呈贡·文创设计大赛,将花卉文创设计纳入设计范畴,围绕呈贡斗南花卉地域特点、衍生产业、文化故事、价值形象等特点,设计花卉文化IP创意产品,助推斗南花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图片


今年3月19日,呈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昆明市呈贡区推动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试行)》,“花十条”以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科研+交易+展示”的花卉产业发展定位,进一步强化花卉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工作,为斗南花卉产业提质升级,斗南涉花企业发展壮大为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呈贡注入了更多的信心。


深耕市场、用心浇灌

“小鲜花”串起了“大链条”

催生出更多“鲜花经济”增长点


如今,“买全球、卖全球”

斗南花卉已成为云南

走向世界的一张品牌名片




来源 | 呈贡融媒 刘洪斌 张臻(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