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完同伴再自杀!《自然》子刊:操控癌细胞“命运”,新策略将肿瘤一网打尽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目前,癌症仍然是医学研究中的头号难题之一,癌细胞的快速增殖特性让它们掠夺了身体的大部分能量,但生长出的肿瘤不仅无用还会挤占器官、组织位置,破坏它们的正常功能。

在治疗策略中,常规化疗会针对快速增殖细胞起效,可以抑制癌细胞生长,但也会误杀许多增殖较快的健康细胞。靶向疗法针对的则是癌细胞某种异常高水平表达的蛋白,攻击方向更加精准,但这类疗法也并非一劳永逸,如同细菌会产生抗生素耐药性一样,癌细胞也能够演化出对一线疗法的耐药性,随后医生会选择寻找其他潜在有效的药物继续治疗。

图片
图片来源:123RF

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Justin Pritchard教授将这种现象描述为“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即当一种疗法失效后,再根据癌细胞的特征考虑下一种合适的疗法,这种方式往往要比癌细胞要慢一步。

在近期的《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Pritchard教授提出了一种走在癌细胞演化之前的新型治疗策略。他们提出,可以首先利用特殊的基因工程策略操控癌细胞对药物的敏感度,让癌细胞的演化处于人类可预测框架内,随后再引导“自杀式”的清除策略发生,将癌细胞一举歼灭。这也被他们称作“顺向工程”(forward engineering)

图片

为了实现这项工程,作者构建了一个特殊的基因回路,包含两个部分并可以依次激活。第一部分决定了癌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抗性,以研究开展的例子来说,作者选取的是一种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模型,他们向部分癌细胞引入了设计好的基因回路,在第一部分开启状态下,这些工程化癌细胞可以抵抗EGFR突变靶向药物的攻击

其余野生型癌细胞在药物作用下大部分都被清除了,最后只有极少部分演化出药物抗性的癌细胞存活了下来,它们原本可以重新发展壮大,但这一次由于工程化癌细胞占据了主要地位,野生型癌细胞的生存受到极大限制,因此也无法继续演化新的耐药性

图片
▲不同的癌症治疗思路(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此时,轮到基因回路的第二部分发挥作用了,该部分包含了一些“自杀基因”(suicide gene)。在化学分子诱导启动后,工程化癌细胞“自杀基因”会开始表达一些酶,催化一些前药成分转变成毒性蛋白,这些毒性蛋白分泌到周围环境后,不仅会使自身死亡,还能够将残余的野生型癌细胞一并清除,这一策略在体外细胞模型和小鼠模型中都能发挥良好效果。作者在测试中发现,基因回路需要严格按照顺序启动才能起效,直接激活第二部分并不能完全清除掉癌细胞,这也强调了操控癌细胞演化途径的重要性。

根据论文,这个基因回路可以进行任意搭配,第一部分可以替换成不同的癌细胞耐药基因对象,第二部分的“自杀基因”可以替换成不同前药和激活分子的组合,也可以改为启动后诱导免疫细胞活性。作者指出,这种策略可以让我们不需要等待耐药性发生后再被动做出应对,而是设定好癌细胞演化路线,并在最后将它们一网打尽,防止癌细胞卷土重来。

参考资料:
[1] Leighow, S.M., Reynolds, J.A., Sokirniy, I. et al. Programming tumor evolution with selection gene drives to proactively combat drug resistance. Nat Biotechnol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4-02271-7
[2] Re-engineering cancerous tumors to self-destruct and kill drug-resistant cells. Retrieved July 8, 2024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5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