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超九成医药股下跌 板块何时见底?|2024年中盘点②

封面新闻记者 熊英英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消息一出,立刻在医药行业引发热议,不少投资者直呼“医药终于要见底了!”
热议的背后,是医药行业长达三年多时间的“跌跌不休”。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按申万行业划分,今年上半年,A股生物医药板块493只个股中仅42只股价实现上涨,下跌者超九成。
这期间,合成生物也曾刮起一阵旋风,一度带飞多家生物医药公司的股价,但这股热度很快便消退。整体来看,A股生物医药板块估值仍处在低位。
2024年,医药跌完了吗?这也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
图片
诺泰生物涨幅领跑
业绩与股价齐飞
上半年,A股市场42只医药股实现股价上涨,涨幅超过10%的占到23家。其中,诺泰生物表现最为亮眼,股价累计涨幅74.15%,排名第一。
图片
作为一家以多肽药物为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的生物医药企业,诺泰生物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主要疾病治疗领域搭建了丰富的产品管线,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磷酸奥司他韦等原料药品种已通过与制剂的关联技术审评。
司美格鲁肽原本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因其显著的减肥效果,近年来成为风靡全球的“减肥神药”。今年6月,诺和诺德公司旗下司美格鲁肽在国内获批减重适应证,带动减肥概念股大涨,抓住风口的诺泰生物也实现飞升。
6月19日,诺泰生物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8亿-2.5亿元,同比增长330.08%-497.34%。公司表示,净利增长主要得益于自主选择产品的持续放量及收入占比提升。
股价涨幅排名第二的爱迪特,是今年刚上市的新股。公司上市首日涨超86%,但随后两日连续下跌,截至上半年收官,涨幅为71.75%。
值得一提的是,受资本市场监管趋严影响,上半年新股上市数量骤减,医药板块仅爱迪特和海昇药业两家公司上市,去年同期则有13家。
乘着合成生物的东风,川宁生物也在上半年收获了52%的涨幅。今年4月,在利好政策和技术突破双重推动下,合成生物学站上风口。川宁生物自2019年开始在合成生物赛道布局,拥有红没药醇、5-羟基色氨酸、角鲨烷、麦角硫因、肌醇、依克多因等多个产品。其中,红没药醇、5-羟基色氨酸现已实现量产。
近日,川宁生物也披露了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由于市场需求增加,公司主要产品量价齐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预计实现净利润7.3亿元-7.7亿元,同比增长86.76%—97.00%。
图片
药明康德市值减半
千亿药企仅剩5家
从市值来看,上半年医药板块前两位仍被迈瑞医疗恒瑞医药牢牢占据,原本排名第三的药明康德,市值较年初缩水千亿,降至第五位。
图片
据了解,海外市场一直是药明康德主要营收来源。2023年年报显示,其营收有65%来自美国市场;公司在美员工共计1919人,其中销售人员116人,占药明康德全部销售人员总数的五成以上,可见美国市场的重要性。
然而,今年1月,业内传出消息称,美国拟出台《生物安全法案》,禁止与某些生物技术供应商签订合同以及用于其他目的,其中提到将药明康德等公司纳入“受关注的生物技术公司”名单。
自卷入这场风波以来,药明康德股价就持续遭遇大幅波动。近日,市场又传出该法案在推进过程中受阻的消息,公司面临的处境或有望出现转机。
除药明康德外,爱尔眼科、智飞生物、联影医疗上半年也跌出千亿市值。其中,智飞生物市值缩水近800亿元。至此,千亿市值医药股仅剩下五家。
在多家医药龙头遭重挫的同时,市场也涌现出一些黑马,川股百利天恒就是其中之一。公司于2023年年初登陆科创板,不到两年时间,总市值便从128亿元飙升至最高800亿元。今年上半年,其市值增长超过166亿元,在医药股中排名第一。
凭借与百时美施贵宝的一笔8亿美元的首付款交易,百利天恒在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50.05亿元,结束了连续三年的亏损。该笔交易也创下了国产创新药出海首付款的最高纪录。最新消息显示,公司正在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上市。
创新药迎来政策利好
有望带动医药板块反弹
医药板块一直是投资的热门赛道,但自2021年2月见顶以来,已连续三年下跌,这背后主要受到政策调整、市场竞争、经济环境、行业监管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医药创新研发水平不断提升,医药行业“消费”属性淡化,“科技”属性显现。但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当前,国产创新药研发也面临着源头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竞争、融资难度增加等多方面挑战。
7月5日,国常会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
政策释放出的积极信号,无疑给医药行业注入一剂强心针。招银国际研报表示,随着支持政策落地、行业监管常态化进行,业绩复苏将带来行业估值修复。
平安医疗健康基金经理周思聪认为,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医药行业将面临可能是最近四年来相对较好的增速,其中更为看好创新药方向。此外,从出海角度看,创新药也成为了出海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