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相依、渔歌相伴 深圳东部海堤重建工程(三期)—东山段焕新颜

7月8日,深晚记者从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获悉,深圳东部海堤重建工程(三期)—东山段于近日完工焕新颜。项目东山段包括密林浅滩、渔夫台、高层步道与潮汐池、天后广场以及生态科普等多处设施及景观,海陆相依、渔歌相伴,大大提升了大鹏半岛片区防御能力和滨海景观品质,保障区域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及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图片
▲东山海堤建成鸟瞰
深圳东部海堤重建工程(三期)涉及海岸线总长约15.6公里,包括葵涌沙鱼涌段海堤、官湖东段海堤、南澳月亮湾东段海堤、杨梅坑段海堤、大鹏鹏城东段海堤及东山段海堤等六段海堤。工程按200年一遇的防潮标准设防,堤防级别为1级。
项目东山段位于南澳街道东山社区,靠近东山村、东渔村、沙浦村,面朝大亚湾,从虎头山延伸至排洪渠一侧,总长1.1公里。这里保留有天后古庙、东山码头以及东山珍珠场旧址等历史地标,以及东山渔歌、敬拜妈祖和百工的民间信仰仪式等文化遗存。
受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影响,大鹏半岛海堤受损严重,存在防御能力不足、沿线生态环境退化、环境杂乱等问题,尤其项目东山段村落居民区位于生态保护区内,海岸空间宽广,且东山海堤原有的直立式浆砌石挡墙高程较低、堤身薄弱,存在部分坍塌和掏空的情况,项目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图片
▲东山海堤标识
据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介绍,项目东山段包括密林浅滩、渔夫台、高层步道与潮汐池、天后广场以及生态科普等多处设施及景观,在提升海岸线的安全性和美观性同时,保护和尊重片区独特的生态和文化遗产。
深圳东部海堤重建工程(三期)致力于修复生态和应对极端天气事件,保障市民生产生活需求,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激活地区文化经济新发展,项目的建成将为大鹏新区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目前,项目东山段已顺利完成焕新,南澳月亮湾东段和葵涌沙鱼涌段海堤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一、 密林浅滩
图片
▲密林浅滩鸟瞰
半月形围合的浅滩和郁郁葱葱的海边丛林是东山段的独特景观。沙滩、绿植丘地、草坪缓坡和密林交替出现,将堤坝自然地融入周围环境,打造“无形之堤”三重防线系统:外重是1.5米高的破浪矮堤,内含礁石岸线,保护内部小海滩;中间是沙滩泳池,具有缓冲和沉积功能,沿岸有景观步道和热带植物,并布置生态科普设施;最里面是设计精巧的草坪缓坡和密林,曲径通幽;水渠细流连接山坡排水沟,直通向海。
二、 渔夫台
图片
▲渔夫台 
项目东山段保留了渔夫台原有的渔船停靠功能,并在密林浅滩旁建立多层步道和雨洪花园,缀以法治与水文化科普元素,打造错落有致、视野开阔的社区公共空间。
三、高层步道与潮汐池
图片
▲高层步道与潮汐池鸟瞰 
项目东山段通过重建老化的高层挡墙,改善挡墙后的生活广场、步道、生态停车场和休憩设施,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低层步道结合潮汐池建设,形成破浪小平台,既可供驳船使用,也可用于步行游览。步道起点的“东山”标识以蚝壳装饰,彰显渔民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天后广场
图片
▲天后古庙海堤鸟瞰
东山天后古庙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深圳离海最近的妈祖庙,位于码头旁的大榕树下。项目对古庙前广场进行修缮,翻新周边海堤,完善休憩设施与生态标识,使这一历史文化遗址焕发新的活力。古庙在大榕树的掩映下,与海堤、码头和谐共存,历史与现代静谧辉映。
五、生态科普
图片
项目东山段结合场地设置了一系列文化、法治与生态科普装置,市民在漫步海堤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东山渔歌、天后古庙的历史,增进对水生态保护和法治的认知,丰富海洋文化的相关知识,寓教于景,寓教于乐。
深圳晚报记者 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