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服务发展 云南楚雄水文分局获“全国水文先进集体”

  记者近日从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楚雄分局(简称“楚雄分局”)了解到,日前,水利部通报表扬了全国水文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该局荣获“全国水文先进集体”。
  近年来,楚雄分局认真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理念,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楚雄水文现代化建设,创新水文“5+2”预警、“三个10天”递进式干旱预警等模式,首创全省水文服务河长制工作站和“工程带水文”机制,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图片
  创新开展“5+2”水文预警和“三个10天”递进式水文干旱预警,服务防汛抗旱减灾取得新突破。楚雄分局牢牢把握雨量站、水文站作为第二、第三道防线,发挥雨水情监测预报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要求,将预警信息通过“5+2”(州县乡村组+到户、到人)预警机制直达受威胁群众,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创新开展“三个10天”递进式水文干旱预警,在近年连续特大干旱灾害和多次特大洪涝灾害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每年直接间接减灾效益超3000万元。
图片
  “数字水文”建设加快提升水文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该局探索创新运用“云”服务先行先试取得实效,基于“云”架构的在线管理、在线数据、在线整编系统全省正式应用,实现了水文监测工作“管”“测”“整”一体贯通;采取“产学研”联合创新模式攻克水面蒸发自动监测关键技术难题,其中《WJS-E601B型自动水面蒸发监测规范》、WJS-E601B型自动水面蒸发器应用成果通过了专家的评审鉴定,在蒸发仪器等方面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研发的土壤墒情站及蒸发辅助站“在线整编模块应用技术”在全国领先。
图片
  创新“河长制工作站”机制,为全省河长制工作提供示范方案。楚雄分局充分发挥集水量、生态流量、水生态监测和专业巡河为一体的技术保障,依托水文站成立河长制工作站,以精准化、专业化服务河长制工作做法,作为云南省水利厅兴水润滇“典型引路法”案例向全省推介。
  “水文助工程、工程带水文”机制推动水利水文融合发展。该局在服务地方水利、交通、农业等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发挥“尖兵”作用,先后为滇中引水(楚雄段),小石门大型水库新建、元大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推进提供近10万组水文数据,助推水利交通项目投资超200亿元。以“工程带水文”加快水文现代化建设,地方财政先后投入800余万元,建成哀牢山第一个高海拔地区无人类影响水文实验站,完成小龙潭、高桥等站点测验断面高标准治理等,为水利及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云南网记者 李海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