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 | “电子”关怀也能传递温暖

图片

*本文为《品读》2024年第7期内容

我的中学同学“大头”,从去年夏天起突然喜欢在群里发言了,每天一早雷打不动往群里发“早安问候语”。他第一天在群里问候大家时,还有几个同学出来回应,到后来就只剩下“刘三皮”一个人回应他了。记得上学时他俩关系一般,也没见两个人一起玩过,没想到却在群里成了好朋友,大头发一段问候的话,他便回复“谢谢”。有时刘三皮也学大头从网上复制一段“鸡汤语”粘贴到群里,他们一个逗哏一个捧哏,俩显眼包每天都在群里露面。我不堪其扰,把那个群的聊天信息折叠了。

我和大头上学时没啥交集,他个子高,坐教室最后一排,我个矮,坐前排。他给我的印象是憨厚老实,不爱说话,但善良爱帮助别人;虽然他学习成绩不好,但上课从不捣乱。一次放学,班里“厚眼镜”同学的自行车后轮胎被扎了,正推着瘪了胎的自行车往家走,大头看到了对她说,这不能硬推,会把内胎也碾坏了。他让“厚眼镜”骑着自己的车子回家,然后扛起她的车,去离我们学校3里远的邮局门口修车铺去补胎,第二天给她骑回了学校。

图片

大头口碑好,我们毕业后虽然一直没有联系,但也从别的同学那里了解到他的一些情况。听说他学了厨师,在省城一家饭店打工,后来结了婚,一家人也都生活在省城。

但我对刘三皮的印象可不怎么好,上学时他调皮捣蛋,自习课上老说话,我那时是班级学习兼纪律委员,经常把他的行为汇报给老师,真是烦得够够的。他毕业后在服装城卖童装,我们偶尔见过几次,也只限于打声招呼,不等寒暄便匆忙离开了。

一次陪同事去给她儿子买衣服,我们逛到了刘三皮的店。同事相中了一套童装,刘三皮很给我面子,竟低于批发价卖给了她。那次我有点不好意思地掏出手机,加了他个人微信。后来刘三皮告诉我:“大头去年不幸患癌,工作也丢了。每天往群里发问候信息那阵子,正是他手术后化疗的时间。至于发群里那些话,他都是网上找的,但也是那时的真实想法。我去看过他一次,他说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就想跟每一个认识的人都问声好。他化疗反应很大,心里非常恐惧,怕自己挺不过来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我懊悔不已,早知实情,我肯定不会折叠群聊。我问刘三皮是怎么得知大头患癌的?他说:“大头不是话痨,见他突然跑群里问候大家,我怕冷了场才赶紧出来打招呼,对他有个回应。在群里互动几次后,大头私下加我微信,通过聊天我知道了他的情况。最初的半年里,我差不多每晚都和他聊一会儿,宽宽他的心。”刘三皮还说,“化疗结束后,大头的身体恢复得不错,春节过后,他又找了家公司上班了。他不让我告诉其他人,我也就没跟大家说此事。”

我很感慨地跟刘三皮说:“幸亏你每次都在同学群里回应大头,给他宽慰,否则他每天问候大家却得不到回应,该多伤心呀。”刘三皮笑着说,“同学们都忙,能理解。再说我也没做啥实际的事情,只是给了大头一点点‘电子’关怀。举手之劳而已。”

图片

刘三皮让我看他的手机,我发现大头发的朋友圈他都点赞留评,大头给他留言,他也必回复。刘三皮说,他做生意起早贪黑,没太多时间常去看望大头,也只能通过手机微信表示一下自己的关心。看到了,点个赞,回应一下,不过顺手的事,希望他不要感觉受到冷落,给他一点力所能及的温暖。

回到家后,我打开同学群,细读当天被我折叠了的那些群聊,感慨万千。

标题《“电子”关怀》
作者:
责编:张子晴 / 校对:秦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