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陆良:落实移民后扶政策 助推库区发展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有大中型水库移民15133人。“十四五”以来,陆良县紧扣“两区一基地”发展定位,累计争取1.43亿元实施后期扶持项目,助推库区和安置区移民村高质量发展。
 注重规划引领,绘制后期扶持美好蓝图。深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开展调研、广泛征求移民意愿和多方征求意见建议,立足陆良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实际,深入分析“十四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全县“两区一基地”发展定位中寻求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定位、“认领”任务,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上下足功夫,积极谋划“十四五”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编制《陆良县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2021年以来,共争取到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4376.21万元,其中移民直补资金3631.92万元,项目资金10624.29万元,维稳工作经费120万元。
 注重政策落实,保障移民群众受益受惠。“十四五”以来,陆良县足额发放移民直补资金2943万元;做好移民人口动态管理工作,新增移民2413人,核减515名不再符合政策扶持的移民人口。同时,盘点整合各年度人口结余直补资金505.99万元,对全县移民村组基础设施进行查缺补漏。
注重新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家园。以后扶人口200人以上的移民村为重点,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要求,本着“资金捆绑、资源整合、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采取旧村改造和外迁小区式开发等方式,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稳步推进移民新村建设。针对后扶人口居住较为分散,且没有被纳入美丽家园建设和产业升级发展扶持范围的移民所在村,坚持“实施一件工程,解决一个困难,建设一批项目,增添一股后劲”的理念,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短板,解决好移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2021年以来,投资6776.36万元,建成12个移民新村;投资1131.78万元,建成7个村级活动(议事)场所。
注重产业发展,拓宽移民群众增收渠道。围绕 “巩固传统产业、提升特色产业、挖掘新型产业”主导思路,采取“多元化、连锁式、深层次”开发策略,坚持“先建机制、后建项目”,不断完善移民产业发展政策,健全扶持对象、投资方式、补助标准、产权管理、运营管理、收益分配等配套制度,确保移民在产业发展中受益。采取贷款贴息、资金借款、固定资产建设、农业设施建设等方式。培育和扶持了秋马铃薯种植、蚕桑产业、肉牛养殖、蔬菜、中药材、优质水果等具有高原特色的产业项目,拓展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群众的增收渠道和途径。“十四五”以来,投资2243.83万元,扶持了芳华镇双合村桑蚕、新民村肉牛养殖,永清、太平哨苹果、小百户镇炒铁村青贮饲料加工厂等项目;在芳华镇戚家山村委会新民村发放产业基金200万元,支持移民发展壮大产业;依托移民后扶资金补助利息780余万元,发放两年期移民贴息贷款7000余万元,惠及万余移民人口,推进全县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特色产业发展。
注重就业创业,激活移民群众致富密码。积极探索移民培训新模式,“十四五”以来,累计投资472.32万元,在全县各移民村(社区)举办移民群众技能培训班,结合近年来扶持壮大的马铃薯、苹果、青贮玉米、蚕桑等移民产业和计划实施的蓝莓种植、肉牛养殖产业,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培训计划,让移民群众根据自身需要“点菜”,有针对性地开设了移民需求度较高的家政服务、植保员、种植及加工等培训,经理论和实践考核合格后,颁发国家认可的技能等级证书或合格证,开拓了移民的创业思路,引导移民进行自主创业或创业转型。2021年以来,共计培训移民4000余人;推荐36名移民学生就读高中职职业院校,提升移民学生发展技能和水平,为移民家庭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云南网通讯员 潘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