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上海四十多家博物馆举办“博物馆奇妙夜”品牌活动(点击见之前报道),各大博物馆推出延长开放、夜游博物馆、露天电影、市集等系列活动,邀市民共度精彩奇妙夜。
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前往部分博物馆,看看市民朋友的奇妙夜体验情况。
7月5日晚上,上海鲁迅纪念馆推出了“博物馆奇妙夜”夜间开放活动。除展览导赏和公教活动外,图书展销、文创市集、套色印章、“多肉”市集等活动,合力为观众的夜间文化生活增色添彩。
鲁迅先生为世人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墨迹,他以如椽巨笔,著译洋洋传世之作。他的文字犹如深夜中的明灯,至今仍不断地给予大众巨大的精神力量。当晚,由上海鲁迅纪念馆馆员、志愿者等倾情诵读与江南夏夜主题相关的鲁迅名篇。现场观众也深受感染,登台即兴诵读鲁迅作品,一同品读经典,感受鲁迅博大而深邃的精神世界。
鲁迅先生一生热衷美术,对儿童美育也十分重视,是中国提倡美育的先驱者之一。1913年鲁迅发表了《拟播布美术意见书》,1914年鲁迅任职教育部佥事时直接参与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的各项工作。
活动结合“诗歌的样子——全国儿童美术作品展”中的部分作品,以“夏”为主题开展。活动特别邀请了来自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龙门畈乡上海收藏希望小学的同学参与活动,感受上海文化、上海热情和上海温情。
宣教老师首先带领同学参观展厅,介绍了鲁迅与美术的渊源。随后美术老师以杨万里的《小池》和佚名的《江南》为引,教授并示范了如何将这些古诗词融入画作。在自由创作环节中,孩子们热情地拿起画笔,在绘制纸伞的艺术实践中感受古诗文之美。
当晚,上海鲁迅纪念馆讲解员对“人之子——鲁迅生平陈列”进行了专业导赏,着重介绍了鲁迅在上海时期的工作情况、创作成果、生活情况等。通过导赏,观众具象化地感受到了鲁迅有血有肉的日常一面及其崇高精神和价值观,体会到了鲁迅如何在重重的艰难中殚精竭虑,塑造中国现代文化精神。
大陆新村9号(今虹口区山阴路132弄9号)是鲁迅一生中最后的寓所。1933年4月11日,鲁迅携许广平和周海婴迁入大陆新村居住,1936年10月19日清晨他在这里过世。在这里他曾写作、编印、翻译、编校了大量作品;接待过茅盾、史沫特莱、内山完造等中外人士;并掩护过瞿秋白、冯雪峰等共产党人。1950年10月由许广平按照鲁迅生前居住时的情形复原,1951年1月7日对外开放。通过“大陆新村 9 号——鲁迅最后的寓所”套色印章活动,观众进一步了解鲁迅故居,了解鲁迅在大陆新村9号的工作、生活。
当天晚上还举办了博物馆微市集活动,包括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文创市集,上海文化出版社图书展销,鲁迅公园“多肉”市集,上海上药神象健康药业有限公司的健康产品展销。
随着夜幕降临,世博会博物馆外的草坪变身为一片欢乐海洋。7月6日晚上,世博会博物馆的奇妙夜活动开启,市民们携带着凳子、垫子来到草坪,在现场搭建好的帐篷内乘凉,享受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露天电影体验。微风轻拂,市民们或坐或躺,沉浸在电影的世界里,仿佛夏日的炎热已经不复存在。
据悉,这是世博会博物馆首次在夏季举办露天电影活动。
博物馆外场的草坪区域,经过今年的重新修整,成为了市民文化休闲的新选择。世博会博物馆开放服务部部长戴晓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草坪的开放,让博物馆的空间得到更好的利用,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文化休闲选择。”
在世博会博物馆青年中心,一群热情的市民正等待着夜幕降临,他们将参加博物馆为青年人准备的摄影系列课程。首场课程是“光绘”摄影,这一小众而流行的摄影形式,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戴晓琍表示:“光绘摄影非常符合年轻人的调性,我们期待学员们在天黑后跟随老师一起创作出美丽的作品。”
今年,世博会博物馆的“博物馆奇妙夜”主题定为“WE乐夏”,意在营造一个欢乐的夏日氛围。戴晓琍解释说:“‘WE乐夏’代表着欢乐的夏天,我们希望不同年龄层的人们都能在这里找到童年时的那份欢乐。”
世博会博物馆位于黄浦滨江,周边居民区众多。为了满足市民对夜间文化活动的需求,博物馆特别延长了开放时间,并准备了丰富的室外和室内活动。室外活动包括露天电影和广场演出,而室内活动则以文化体验为主,与目前正在举办的两个展览相辅相成。
“如果天气条件允许,我们计划在夜场增加亲子互动活动。接下来的两周,每周六晚上,我们都会有上戏毕业生和他们师弟师妹共同创排的广场演出。”戴晓琍透露了博物馆接下来的活动计划。
世博会博物馆的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夏日生活,也为这座城市的夜晚增添了一抹亮色。这个夏天,欢迎市民朋友来世博会博物馆以及草坪,享受充满欢乐和文化气息的夏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