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走进南海百年老村领略儒风乡韵

南海发布


水上南海,沧海桑田!4000多年前,珠江带来的滚滚泥沙,在珠三角的古出海口慢慢沉积,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这里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里是南海狮山石碣

石碣社区历史悠久,颇具岭南古村历史遗韵。不仅有保存完好的百年古祠堂,保留着错落有致幽静曲折的古村街巷肌理;还有千年古树、古海岸遗址散落村中。石碣是珠三角最大的孔子后裔自然村,这里盛产的西瓜更是南海的特色农产品。

7月6日,迎来二十四节气的小暑,蝉吟暑意浓,跟着《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水上南海》摄制组一起走进石碣,探寻古海岸遗址,感受儒家风范,品尝鲜甜西瓜。



图片
古海岸遗迹现在和一棵大榕树和谐共生,上面加建了凉亭,平日可供村民乘凉。


古海岸遗址
见证沧海桑田


漫步村中,在石碣社区居委会大院的百年榕树下,一排横贯南北、连绵百余米的“怪石山”犹如崛地而起的石头屏障,特别让人震撼。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呈深褐色,犹如雕塑一般,有的像雄鹰、有的如蟾蜍,石头表面还有许多坑坑洼洼被侵蚀的小孔。

图片
古海岸遗迹现在和一棵大榕树和谐共生,上面加建了凉亭,平日可供村民乘凉。

谁也不曾想到,这里曾经是4000年前珠三角“海洋”的北岸,如今已成为珠三角保存最完整的“海蚀遗址”。经考古学家确认,石头上的小孔其实是“海蚀洞”,是四千多年前不断被海水冲蚀所形成,从海蚀洞的方向便可以判断出海的方向。

图片
古海岸遗迹形成于约五六千年前,现在依然可以看到当年海水腐蚀造成的凹陷。

远古时期,南海许多地方还是被海水覆盖,石碣是古海湾岸的浅水地带。千百年来,由于平原不断冲积,海水渐渐外退,往昔的海岛得以浮出水面,如今的小山丘才见天日。2000年出版的《南海县志》记载:松岗石碣村的海蚀岩乃古海岸遗址,既是海陆变迁的见证,又是地壳运动或海面变化的标志。

据村民介绍,这些历经千百年海蚀遗下的石碣,是风水宝地,于是先民就将村命名为“石碣”。在这个古老的村庄里,还有着自己的故事。

图片
孔子的第五十四代孙孔思用在800多年前迁徙至此,因村东有片古海岸遗迹,便将该村取名石碣。

史料记载,石碣有着800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村中流传着孔子第55代孙来此落户开村的故事。如今,有着近六千人的石碣村中,孔姓人士占了八成,这里也成了珠三角最大的孔子后裔聚居地。

古村,是时光的见证者。在石碣社区的青石板路上游走,总会探寻到很多关于孔圣家族的痕迹,仍能从留存的建筑中感受到浓厚的儒家风范。

图片
阙里旧家按照孔氏家庙的格局来建造,是典型的“三进二庑”结构。

图片
石碣醒狮队的教练正在教小朋友舞狮的打鼓方式。

图片
小朋友正在阙里旧家内学习舞狮。

石碣社区至今仍然保留着开村太祖的大祠堂,按照孔氏家庙的格局来建造,古朴雄伟,祠堂内还供奉着孔子塑像。与一般祠堂沿用姓氏作为堂号不同,该祠堂的堂号为“阙里旧家”,“阙里”指的就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故里。

图片
阙里旧家按照孔氏家庙的格局来建造,是典型的“三进二庑”结构。

作为孔子后裔的聚居地,石碣社区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曾出过多名进士、举人。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这里的经济社与巷子的命名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亲仁村、亲义村、诗礼巷、亲仁里……客观地反映着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思想。

图片
阙里旧家每年都会举行开笔礼,祈求村中小朋友学业进步。

薪火传万代,文化永流传。为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石碣社区每年都会举行祭孔仪式、开笔礼、醒狮会等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刚过去的6月,“崇德立志”2024年开笔礼、第二届孔子文化艺术嘉年华等活动相继举行,超三百人次学童在崇文尚学、书香延绵的古祠堂中习中华传统仪式,孔儒文化在石碣社区开花结果。


石碣西瓜
打造特色农产品IP


炎炎夏日,正是瓜果成熟时,甜爽多汁的西瓜成为市民的解暑良品。狮山松岗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石泉的桃花、塘联的萝卜、石碣的西瓜”,石碣西瓜已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每年的六到七月,便迎来西瓜的丰收期。

图片
瓜田就在前进水库旁。

走进石碣社区的瓜地,放眼望去,一排排瓜秧首尾相接、错落有致地排列田间,一个个圆滚滚的西瓜掩映在藤蔓之间,煞是喜人。采摘、装箱、发货,果农们也忙得不亦乐乎,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图片

果农介绍,当地独特的红土土质以及优质的灌溉水源,令石碣产的西瓜清甜、汁多、起沙,一直深受广大吃瓜群众的喜爱。早在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石碣西瓜已家喻户晓,甚至大量出口到广州、香港、澳门等地。 

图片

狮山西瓜种植历史悠久,且品质上乘、名闻四方。打开“狮山镇西瓜种植地图”可见,石碣、横岗(马洞)、吴屋、新和、永和、罗洞等村(社区)均为“种瓜大村”,育有台湾小宝、脆肉、金钟、花炮、麒麟王、金美人等多个品种的西瓜。每逢西瓜上市时节,不少来自广佛肇地区的市民游客专程来到狮山摘瓜尝鲜。

图片
得益于独特的土质和优质的水源,石碣社区的西瓜清甜、汁多、起沙。

近年,南海通过实施“水上南海”城产人文高质量发展战略,致力串起南海散落的文旅资源,以点带线、连线成面、线面融合成网,着力把南海打造成为“最岭南”的人文之城。

特色农产品是南海的文旅资源之一,狮山一直在探索特色农产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去年开始,狮山在谭边社区举办大顶苦瓜嘉年华,为社区乃至狮山带来了流量,带动了周边旅游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打响了狮山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朗沙社区举办的朗沙笋挖笋比赛、笋文化美食推广活动等,同样吸引了一波又一波市民游客前往社区打卡、品笋、游玩。

今年6月在石碣社区举办的2024年狮山镇首届西瓜文化旅游节,更是结合孔子文化、古海岸线遗址,全方位宣传展示大桃园产城活力区的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狮山农文旅融合赋能“百千万工程”。接下来,狮山将继续推动地方特色产业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推进西瓜、大顶苦瓜、朗沙笋等狮山特色农产品IP品牌化,以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