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羊肉
“小暑吃伏羊”在鲁南和苏北地区有悠久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期。自古以来,淮海地区民间就有“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
上海、江苏、安徽等地还举办伏羊节。伏羊节是在具有彭祖文化内涵的徐州民间食俗的基础上总结创制的节庆。彭祖时代,徐州地区普遍有食羊之习俗,彭祖创造的“羊方藏鱼”正是那个时代羊菜烹饪技艺的升华。
据《汉书》记载,皇帝“伏日,诏赐从官肉”。当时的“官肉”即为“三牲”之首的羊肉,伏天皇帝与从臣们共享羊肉已是确信无疑了。不惟宫中吃伏羊,《汉书》中亦有“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的记载。
那么,夏季一般提倡吃清淡、少油腻,为什么最热的伏天还要吃热气腾腾的羊肉呢?
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伏天吃羊肉,类似于“冬病夏治”,夏季选用健脾温中的羊肉进行滋补,发汗祛湿热,有助于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同时,从口感上看,经过冬春两季的羊肉,肉质更嫩,脂肪更少,羊肉的膻味也较小。还有一个原因,人们相信吃伏羊可以祛暑、预防疾病,并带来平安和吉祥。所以通常是在小暑这一天,人们会家家户户杀羊宰羊,全家人一起享用羊肉宴。
图源:网络
【食材】:羊肉(最好带骨)适量,花椒粒若干,干辣椒若干,葱两根,姜一块,盐适量
【做法】:
1、羊肉入锅,放足量的冷水,足量!后续最好不要再加。
3、待撇干净浮沫后,转小火,姜切片,葱切段,放入。同时放入花椒,干辣椒。
4、盖锅盖,半小时左右放盐,盐适量。
5、再过半小时,用筷子插插试试熟烂程度~羊肉不宜太烂,没有了嚼头就没了滋味儿~咬起来咯吱咯吱的时候恰到好处~
吃黄鳝
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
【做法】:
1、黄鳝宰杀后剪成一段段,冲洗干净后用盐揉搓去除鳝鱼身上的黏液,冲净沥干备用。
2、大蒜剥皮,喜欢吃的话可以多放点,葱切细末,姜切丝放一边备用
3、起油锅放入大蒜头炸至金黄,放入葱姜煸香,倒入黄鳝,煸炒几下后倒入料酒,多倒点料酒,再倒入生抽一勺,老抽一勺,白糖一小勺,盐一小匙,少许开水,开中小火盖上锅盖焖煮十分钟。
4、出锅之前记得洒上一些胡椒粉更美味可口哦!
“食新”
图源:网络
吃莲藕
桂花糯米莲藕
【做法】:
1、莲藕洗净待用,去皮,从中间关节处切开,取一节把头切开,漏出莲藕中间洞洞部分;
2、糯米提前泡一夜,泡好的糯米装入莲藕节中,一定要塞实;
3、取切掉的莲藕头,用牙签固定好;
4、高压锅内放水加入一包红糖,一大块老冰糖,煮沸加入干桂花;
5、放入装好糯米的莲藕节,一定要固定紧,不然煮的过程中米会洒出来,水要没过莲藕,高压锅上气后20分钟用筷子扎一下莲藕,一下能扎透就说明已经可以了,去掉牙签;
6、切片装盘,撒上些干桂花和白糖即可。(喜欢吃甜的,再淋入一些煮莲藕的水就可以了)
饮一汤
绿豆是小暑的三大宝之一,因为小暑节气吃绿豆能去除暑气,增加食欲,将绿豆熬成绿豆汤既能清凉解暑,又能补充人体所需水分,很适合燥热的暑天。
图源:网络
【做法】:
1、绿豆洗净后冷水浸泡1小时;
2、电饭煲放入浸泡好的绿豆(也可以和百合,桂圆同煮),加冷水(最好用纯净水),这样煮出来水颜色浅,不会发红;
3、按煮饭的按钮,就可以开始煮绿豆汤啦,煮到绿豆开花,加入冰糖搅拌至融化即可,也可晾凉后食用,清甜解暑。
本文参考网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