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暑”很特别!

AI划重点 · 全文约1996字,阅读需6分钟

1.今年小暑节气于7月6日至8日,受农历闰月影响,小暑交节的农历时间可能相差较大。

2.小暑时节,农作物进入关键生长期,天气状况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3.老祖宗的经验认为,小暑交节农历时间的早晚会影响后续天气走势,如“小暑在尾,热死老牛;小暑在头,冷热适中;小暑在中,三伏穿袄”。

4.除此之外,农谚中还有对小暑天气的判断,如“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

5.小暑习俗包括“食新”、“吃饺子”和“吃伏面”,分别表达对丰收的祈愿、祈求福气满满和庆祝小麦收获。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图片


因循小暑来

倏忽温风至


今日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小暑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因此,小暑时节,天气炎热、雷暴频繁,是万物狂长的时节。 

图片


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小暑交节农历时间的早晚不同会影响往后的天气走势,那么,今年的小暑是在何时降临呢?它的到来又有什么特殊之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寻小暑的秘密吧。


图片
图片


今年小暑特别在哪?


小暑时节,正是农作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此时,稻谷、棉花等农作物进入了关键的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阳光。因此,小暑时节的天气状况对农业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图片


小暑在尾,热死老牛;

小暑在头,冷热适中;

小暑在中,三伏穿袄.


一、小暑在尾,热死老牛


每年小暑交节的阳历时间都在76日至8日,但由于农历中有闰月,就导致每年小暑交节的农历时间有可能相差很大。受农历闰月的影响,有的年份小暑交节的时间会提前到农历五月份,也就是“早小暑”。


老话说“小暑在尾,热死老牛”,意思是如果小暑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五月下旬,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到了农历六月的时候气温很热,这里的“热死老牛”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方法,表明气温很热。


二、小暑在头,冷热适中


这里的“小暑在头”指的是小暑交节的农历时间在六月的上旬。今年小暑在7月6日,对应的农历时间为六月初一,很明显就属于“小暑在头”。老话说“小暑在头,冷热适中”,这对农民来说是个好兆头,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小暑在头”预示着接下来的夏天气温不会过于凉爽,也不会过于炎热。


三、小暑在中,三伏穿袄


如果小暑交节的农历时间在六月的中旬,即是“晚小暑”。“小暑在中,三伏穿袄”是说,如果小暑交节的农历时间在六月的中旬,那么预示着到了三伏天的时候气温会相对凉爽。这里的“三伏穿袄”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方法,指的气温不会过于炎热。


这种预测虽然并非一定科学与准确,但在缺乏现代气象预报设备的古代,对农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宝贵的参考。


图片

农谚里藏着的小暑秘密


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小暑当天的天气来判断当年夏季的特点,下面我们来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是怎么说的。

1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这句农谚的意思很好理解,如果小暑当天是阴雨天,这预示着到了大暑节气气温会异常炎热,连石头都给晒裂了。

2

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


正常来说到了大暑节气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如果才到小暑节气气温过于炎热,这预示着凉爽的秋天会来得比较早。

3

小暑一声雷,要做七十二个野黄梅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都会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我们称之为“黄梅雨”,如果在小暑交节当天出现了打雷的天气,那么预示着接下来会出现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即梅雨天气持续的时间会延长。

我们祖先在长期劳动生产中总结出很多经验,这些经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当时的农事生产,不过我国地域辽阔,再加上气候变化,因此这些农谚如今可能没那么准确了。

图片






小暑三候


- 一候温风至 -

是指小暑节气之后,天气已经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阶段,凉风习习的日子已经远去。这之后即便有风,也都是“温风”,天地之间都仿佛变成了一个大蒸笼,风吹在身上很不舒服。

- 二候蟋蟀居宇 -

大致是说,这个时期蟋蟀的羽翼还没有长成,只能躲在洞穴中“面壁”。要等到农历的七八月份,蟋蟀才会跑到田间求偶。

- 三候鹰始鸷 -

小暑后五天,雏鹰开始感受到肃杀之气,开始练习飞翔,为以后的搏击长空做准备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暑习俗


1.“食新”


在过去,中国南方地区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表达对丰收的祈愿

2.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且饺子的外形像元宝,有“元宝藏福”的意思,吃饺子象征着福气满满。

3.吃伏面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过后就要进入伏天了。入伏之时,刚好是我国小麦生产区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麦满仓,到了伏天人们吃顿新白面做的面条。据考证,伏日吃面习俗出现在三国时期。《魏氏春秋》记载:“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图片


小暑诗词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和答曾敬之秘书见招能赋堂烹茶二首二

宋·晁补之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
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喜夏

金·庞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窗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图片


图片

小暑养生


随着小暑的到来,天气逐渐炎热,人体容易出现疲劳、口渴、心烦等症状。此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1.清淡饮食

应多摄取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新鲜蔬果、粗粮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营养。


2.适度运动

同时,适度的运动也必不可少,比如散步、晨练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防暑降温

小暑时节还要注意防暑降温。在户外时,应做好防晒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在室内时,则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中暑等疾病的发生。


图片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小暑的小知识?
图片


监制 | 徐娜 孔康康  主编 | 户明方  编辑丨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