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杜雪迎 文/摄)汉语为桥,连通世界。7月5日,“汉字缘”汉语演讲大赛南京初赛举办,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医科大学等学校的13名留学生参赛。经评委综合打分,来自塞尔维亚的叶琳娜、越南的范玉翠琼、韩国的具殷彬在初赛中脱颖而出,获得进入复赛的资格。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门艺术、一种传承。每一个汉字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蕴,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对汉语产生浓厚兴趣,通过学习汉语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学习汉语成为了一种潮流。
为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相知相融,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化魅力,根据江苏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工作部署,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江宁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于7月5日,共同举办“汉字缘”汉语演讲比赛南京初赛。
“信任是一个可以连接不同文化和种族的美好品质”“诚信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信是人类交流的桥梁”……初赛阶段,选手们先以精彩的自我介绍开场,再以“信”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演讲结束后,评委们会提出1—2个问题让选手作答。
韩国女孩具殷彬现就读于南京大学,她理解的“信”主要包含了3层含义。“它既是书信的‘信’,传递着远方的思念与问候;也是信任的‘信’,构筑着人与人之间坚实的桥梁;更是信念的‘信’,支撑着我们在困境中勇往直前。”
“中国就像对待老朋友一样,在最关键的时刻为我的国家和人民提供了最大的帮助,给予最坚定的信任。”在演讲中,来自塞尔维亚的“95后”姑娘叶琳娜这样描述中塞两国的深厚情谊。从小家到大家、从她与中国朋友的故事到中塞两国的钢铁友谊……围绕“信”这个主题,叶琳娜流利、动情地讲述了她的“中国缘”,赢得了现场评委的一致好评,以南京场初赛第一名的成绩晋级复赛。
叶琳娜已经学习中文8年多。2024年6月,她从南京艺术学院硕士毕业,即将前往首都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在叶琳娜看来,学习汉语不仅能够帮助外国人打开了解中国的窗口,更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增进国际友谊与合作。“学习中文对我来说是一辈子的事,我会坚持学下去。”叶琳娜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最喜欢的一个汉字就是“缘”。“我与中国有着深厚的缘分,我想我的‘中国缘’就是相信与信任,以后我会尽我所能为中塞两国关系的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积极贡献,在两国之间搭建起更多的沟通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