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四川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天全河

图片

天全河是青衣江水系的最大支流,流域曾经面临河岸种植、畜禽散养普遍、污染物直排入河,农业面源污染较严重;河道非法采砂时有发生、水生境被破坏情况较为严重,鱼类洄游通道受到严重影响等问题。近年来,天全县通过统筹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文化弘扬、水经济建设等一系列的举措对天全河进行全方位治理,走出了一条天全特色高水平水生态环境保护支撑高水平经济发展道路,可为渔业产业聚集地区平衡珍稀鱼类保护与特色渔业发展的亲水宜居城市提供可复制、可参考的经验。


主要做法
呵护水源涵养,为水资源保护增强合力

彻查关闭涉及生态敏感区砂石企业,完成小弯头电站、两路河三级电站、大鱼溪一级电站等36座小水电拆除和覆土复绿,实施生态流量监测平台和“一站一策”监管机制全覆盖。

图片

顺河沙场拆除前

图片

顺河沙场拆除后


 夯实保护根基,为水环境防治激发动力

建立健全流域管护机制。强化各级河长的履职保障,持续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经费保障,将河长制工作经费列入一般公共预算开支。持续推进城乡水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新建污水收集管网55公里、城乡污水处理设施10个。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乡镇聚集区建设管网52公里、小型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55个;实施农村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建设,覆盖散居农户人数3.9万人。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全面完成600公里河流岸线入河排污口“查、测、塑“工作。

图片

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整治前

图片

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整治后


守护鱼类家园,为水生态修复注入活力

守护鱼类家园,为水生态修复注入活力。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持续开展增殖放流。近3年累计放流重口裂腹鱼、齐口裂腹鱼等苗种约167万尾。强化”一河、两湖、四溪”的水生态屏障。分批推进天全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四溪”治理工程。营造人人参与氛围。

图片

龙湾湖治理前水质情況

图片

龙湾湖治理前后水质情況


融入文化特色,为水文化传承增添魅力

依托熊猫文化、自然文化、茶马文化三大特色资源,整合建设“一河、两湖、四溪、两区”环城水系景观带,将天全河合理规划成为天全县旅游观光、水情教育、水生生物保护与科普等各种功能于一体的水文化景点。

图片

喇叭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图片

鹿池

图片

喇叭河


探索生态转化,为水经济发展释放潜力

平衡水生态保护与特色渔业发展。通过特色冷水鱼产业的高附加值产品与绿色水产养殖方式互促互进,培育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鱼子酱”国际消费品牌,全县水产养殖尾水得到有效处理比例达98.79%。构建生态渔旅融合发展模式。制定《天全县竹海渔乡总体规划》,将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文化元素渗透到乡村景观风貌和农旅休闲活动中,形成平衡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经济价值转化的生态渔旅融合发展模式,吸引众多游客前往“打卡”。







治理成效
攻坚治水短板,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

近年来,天全县综合施策、源头护河、组合用拳攻坚流域水环境治理短板,县城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96.17%,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达75.95%,全县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率达83.35%,天全河两河口国考断面稳定达Ⅱ类。

图片

四溪改造前

图片

四溪改造后

保护修复并举,滨水生境状态持续改善

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目标任务35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52.03%提高到74.1%,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县域国土面积的65.61%,河道侵占、洄游通道阻隔等情况得到有效整治。

图片

龙湾湖治理前岸线情况

图片

龙湾湖治理后岸线情况


巩固生态优势,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

2022年天全河重点水域水生生物监测报告显示查明鱼类45种,较历史记录较好状态值(37种)提高21.6%,川陕哲罗鲑、大鲵等国家级水生动物在此繁衍生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天全河中栖息的珍稀鱼类

图片
图片

天全河流域栖息的水獭

图片
图片

天全河流域栖息的大熊猫、小熊猫


“焕活”金山银山,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2023年,天全县鲟鱼鱼子酱产品年销全省第一、全国第二,全球占比 14%的市场份额群众依托冷水鱼养殖产业开起了农家乐,鼓了腰包、振兴了乡村,大河、团结等18个村以股权量化的方式入股,每年可按6%保底分红,带动村民吃“鱼”粮、享红利。

图片

鲟鱼养殖

图片

放眼天全

大河壮阔,乡村繁盛,景物秀美

一派生机盎然、勃勃进发之势

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正在天全河两岸铺展开来

来源:雅安天全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