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编”的锅包肉和吉林的自救

AI划重点 · 全文约2381字,阅读需7分钟

1.吉林市拟组建锅包肉办公室,引发网民质疑,但官方表示不额外增加人员编制。

2.锅包肉办公室的成立旨在推广锅包肉文化,助力吉林市旅游业发展。

3.尽管吉林市旅游业发展迅速,但经济仍面临压力,三产和旅游业一枝独秀。

4.为此,吉林市坚定地走旅游城市道路,将“旅游文化名城”置于城市定位之首。

5.除此之外,吉林市通过推广锅包肉文化,成功吸引了更多游客,实现了旅游收入的增长。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锅包肉做梦都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还能“入编”。7月3日,“吉林市拟组建锅包肉办公室”的消息一出,互联网炸了锅。


图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巧立名目?增加冗员?抢注菜品归属地?网民质疑声居多,但吉林市官方倒是从容。


先是邀请网络达人加入办公室,助力推广锅包肉,又解释称该办公室不额外增加人员编制。就连大赛结果也一碗水端平:世界锅包肉大赛金奖5位获得者分别来自“黑吉辽”三省。


一道菜而已,真值得如此大费周章?吉林市到底怎么想的?



快钱也是钱


在新经济增长点匮乏的当下,不少地方政府患上了“流量焦虑症”。没火的极力想出圈,火了的想留住这泼天富贵,而地方美食似乎成了一把万能钥匙。


试问中国的中小城市,谁不想复刻淄博、天水的传奇?可眼见网红城市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进淄赶考”的梗还没完全凉透,大量天水麻辣烫商家已经转型倒闭博主,开发出“倒闭”新赛道。


图片


但热闹过后,也并非只有一地鸡毛。


2023年3月,淄博烧烤爆火。根据淄博商务局数据,2023年3月份至4月底,全市1288家烧烤经营业户日均接待人数13.58万人,主城区张店重点烧烤店营业额同比增长35%左右;主城区周边区县周村、临淄重点烧烤店营业额同比增长20%以上。


当年一季度,淄博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1亿元,增长11.1%。


紧接着,4月11日,淄博市烧烤协会登记成立。


今年3月1日开始至“五一”假期期间,天水市累计接待游客1338.17万人次,游客旅游花费达到76.9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69%、36.52%。一季度,“麻辣烫”相关行业拉动天水GDP增长约2个百分点。


顺便说下,天水秦州区也在3月份成立了麻辣烫协会。


先不管持续时间多久,只要被这天降富贵砸中,掉下来的就是真金白银。这对大部分城市来讲,已经有足够的吸引力,毕竟快钱也是钱。如果足够幸运,能够像螺蛳粉一样形成产业,那对城市经济的贡献就能成为常态化。


来源:艾媒咨询


数据显示,2022年柳州螺蛳粉相关销售收入达600.7亿元,同比增长19.8%。未来柳州螺蛳粉产业将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达889.9亿元。柳州螺蛳粉已经覆盖螺蛳养殖、竹笋供应等全产业链。


还有,柳州螺蛳粉协会2015年就成立了,当地还有一个柳州市螺蛳粉产业发展中心,是副处级单位。


美食流量促经济的逻辑很简单,吉林市也看得明白,而且它可能比很多城市更需要这个机会。



旅游业成救命稻草


图片吉林市在东北的位置 地图来源:Google map


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是我国唯一一个与省名相同的城市。省市同名的细节是他曾经辉煌的遗迹,是的,吉林市曾经是吉林省的省会,并在建国之处得到不少计划经济的眷顾。


“一五”时期,国家实施156个重点工程,其中有7个项目落户吉林市,占了吉林省的70%,这些项目奠定了吉林工业城市的基础。但也就是在“一五”期间(1954年),吉林失去了省会地位,长春上位。


90年代初,吉林市还能勉强维持全国前50,而如今已经在200名开外。


图片来源:2023吉林市经济统计公报


2023年,吉林市的GDP总量为1583.7亿元,工业占比已经不足四成。规上工业增加值虽然在上升(同比7.1%),但其营业收入在下降(同比-4.0%),工业企业整体亏损(同比亏损7.6亿元)。


人口方面,吉林市官方未公布常住人口数量。但从“七普”和“六普”数据对比来看,2020年,吉林市常住人口为362万,比2010年减少了79万,降幅将近18%;户籍人口405万,比2010年减少了29万。2020年,吉林市人口净流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达到43万,占了全市户籍人口的10%。


尽管如此,吉林市还是除长春外的吉林省第二城。今年年初,吉林省明确将吉林市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名头挺大,但吉林市和长春差距实在太远,后者GDP是前者的4倍不止。


且在全国范围内,吉林省的省会首位度是最高的,即长春的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例全国最高(超52%),这样的现状下,吉林市这个“副中心”能分到多少发展资源,实在不好说。


不过,在一众低迷的数据中,三产和旅游业一枝独秀。


图片来源:2023吉林市经济统计公报


2023年,吉林市第三产业占比回升,且比例再次过半,全年全市接待游客501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8.4%。旅游总收入898.6亿元,增长295.7%。


今年一季度,吉林市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32.5%和133.4%,排名吉林全省第一位和第二位。


一定程度上讲,旅游服务业是吉林市的自救手段,甚至是救命稻草。



“蓄谋已久”的出圈


其实“锅包肉办公室”只是吉林市“锅包肉连招”的一环。


4月20号,吉林市分别赴长春沈阳、哈尔滨、北京、西安、南宁等地推介世界锅包肉大赛。


4月23日,吉林市举行“挖掘吉林特色美食 振兴旅游经济发展”座谈会。


6月29日世界锅包肉大赛正式开赛,30日收官,7月1日新闻发布会宣布成立锅包肉办公室,称将打造“世界锅包肉之都”。


两天后,全网热搜。


吉林市这波泼天流量虽然有些意外,但也算“蓄谋已久”。而在更加定层的设计层面,吉林市也早就坚定地走旅游城市的道路。


“十三五”时期,吉林市就确定了“旅游文化名城、新型产业基地、生态宜居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将“旅游文化名城”置于城市定位之首,且成效明显——2015-2019年,吉林市旅游人次增长93%,旅游收入增长118%。


“十四五”规划中,吉林市的城市定位变为“旅游文化名城、现代产业基地、创新创业高地、生态宜居城市”,“旅游文化名城”仍排在首位。


其要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集群”——旅游文化、精细化工、先进材料、装备制造、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产业,“旅游文化”也排在首位。


吉林市发展旅游业有其自身优势,即冰雪和雾凇,吉林被称为“雾凇之都”。吉林雾凇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评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但雾凇和冰雪,同时有明显的先天不足,那就是季节性。“靠天吃饭”的旅游显然不能满足吉林市的胃口,那怎么让吉林市一年到头都有故事可讲?美食无疑是世界通用语言。


更难得的是,吉林市的这通忙活得到的可不只是争议流量。


据吉林市官方数据,6月28日至30日,吉林站到达人数7.98万人,同比增长30.18%;省内到达人数3.73万人,同比增长36.13%;省外到达人数4.25万人,同比增长25.37%。


6月28日至30日,全市已开放的33家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7.31万人次,同比增长25.41%,实现旅游收入232.07万元,同比增长38.27%。


在被全网围观之前,吉林市已经收获了真金白银。


收缩时代来临,地方,特别是中小城市的经济找到新的增长点颇为不易。且作为东北城市,吉林市更是提早几十年感受寒意。如果“锅包肉”道路能够跑通,当地“全季旅游”的目标或许真能实现。对于吉林市,我们不妨先多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