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沙特与美国的协议

AI划重点 · 全文约2235字,阅读需7分钟

1.美国与沙特阿拉伯达成历史性安全协议,需美国参议院三分之二多数票批准。

2.知名智库昆西研究所认为,拜登推动此协议旨在服务民主党国内政治目标,使美国进一步卷入中东争端。

3.然而,报告指出沙特并非与美国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其国家利益受到宗教、地缘政治、能源安全等因素影响。

4.报告认为,满足小萨勒曼的要求不会遏制沙特与中国的关系,因为中沙关系根植于强大的经济利益。

5.昆西研究所建议,美国应模仿中国在中东的做法,降低战争风险,而非加剧地区分歧。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在《沙特与美国的历史性协议》中,我们谈到拜登政府正在敲定与沙特阿拉伯的安全协议,并将其视作2024大选前中东外交破局的关键一笔。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该条约被称为《战略联盟协议》,需要美国参议院三分之二多数票才能批准。

然而根据美国国会的惯例,除非条约与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直接挂钩,否则几乎不可能通过。

拜登和他的团队能否强渡关山我们暂不清楚,但本着料敌从宽的角度,本篇试着谈谈美国与沙特签订安全协议的影响。

知名智库昆西研究所近日发布了一份关于沙美安全协议的评估报告,报告认为,拜登推动这一进程完全是出于“逐短利”的目的,它主要服务于民主党政府的国内政治目标,将使将美国进一步卷入中东争端,并加剧地区分歧。

为什么这样讲呢?

因为沙特并不是一个与美国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其国家利益受到宗教、地缘政治、能源安全等诸多复杂因素影响。

所谓的安全协议说到底是“单向”的——美国是安全的给予者,沙特政权是安全的接受者,沙特“借力”美国,拉大旗作虎皮。

在拥有美国的安全保障后,雄心勃勃的小萨勒曼很有可能更加积极的追求地区主导地位。

2015年,沙特曾纠集阿联酋、巴林、科威特等海湾国家强势干预也门内战,与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打了好几年,后来因形势不妙(国内石油设施遭到胡塞武装大规模袭击)不得不对伊妥协,以寻求达成停火。

设想一下,假如沙特身上有一份美国的安全保障协议,它还会轻易罢手吗?

恐怕未必。

在拥有华盛顿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只要沙特国内的石油设施遭到袭击,利雅得必然第一时间援引条约要求美国军事干预,更不要说沙特还曾被胡塞武装攻入本国境内。

那此时美国究竟管还是不管呢?

实际上,美国的条约盟友绝大多数比较谨慎,很少主动给美国惹事,但沙特或将成为例外。

图片
小萨勒曼向拜登提出了三点要求:正式安全保证,协助发展民用核计划以及减少出售武器的限制。

凡事有利必有弊,签订安全协议在拉拢住小弟的同时必然要承担额外风险,这一点美国估计有心理准备。

那安全协议是否能够像拜登设想的那样遏制沙特与中国的关系,同时把沙特拉入以色列对抗伊朗的阵营呢?

昆西研究所认为,满足小萨勒曼的要求不会遏制沙特与中国的关系,因为中沙关系根植于强大的经济利益。

中国自2013年起就是沙特第一大贸易伙伴,2022年双边贸易额达1160.4亿美元,且与大多数国家不同,中国对沙特进口额(主要是石油)远超出口额。

在目前的国际原油市场上,俄罗斯正跟沙特激烈竞争中国这一最大客户,而美国页岩油革命后基本实现能源自给,已跌出沙特前五大贸易伙伴之列。

不仅如此,目前背景下,沙特也不太可能软化对以色列在加沙战争中的态度,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正常化很难变成和平协议。

在昆西研究所看来,美沙安全协议的利益严重偏向于沙特而非美国

除了石油之外,沙特在安全领域几乎无法为美国提供任何帮助,美国在沙特的任何重大军事存在都将是美国的负担而不是资产,会增加而不是减少对美国利益的威胁。

图片

很多朋友或许忘了,大名鼎鼎的本·拉登就是一个沙特人,他1955年出生于沙特第二大城市吉达,其父为建筑业大亨,与沙特王室关系密切。

“911事件”的调查报告中,曾明确指认沙特是“基地”组织的主要资助者之一。

再往前追溯一下,美国也不是没在沙特驻军过,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就曾大规模驻扎在沙国境内。

可结果呢?

驻沙特的美军基地常年面临恐怖袭击困扰。

1995年11月,美军驻利雅得某基地遭到炸弹袭击,造成7人死亡。

1996年6月,驻石油城市宰赫兰附近的胡拜尔美军基地再度遭袭,一辆载满炸弹的卡车造成19名美国士兵死亡,近400人受伤。

面对如此惨痛的伤亡,美国不得不把大多数驻沙美军转移到一个极其偏远的基地,后来干脆挪到了卡塔尔。

图片

截至目前,美军在中东的驻军主要集中在巴林(第五舰队司令部)、卡塔尔(最大空军基地)和科威特这三个小国。

作为一家现实主义智库,昆西研究所在报告中指出了美国同中国竞争对沙特影响力的一个关键弱点,那便是价值观外交。

毫无疑问,沙特是一个内部政治存在重大缺陷的国家,时常因各种问题被西方诟病,比如拜登就曾称其为“贱民”。

站在沙特王室的角度,会认为西方国家内心深处有改造/演化它的初衷,西方文明与穆斯林文明也不排除在未来某一时刻迎来矛盾的总爆发。

与西方相比,中国长期秉持务实外交,强调“互不干涉内政”,更让沙特放心。

图片
布林肯会见小萨勒曼。拜登因身体状况欠佳,出访次数和会谈时间受到高度限制,布林肯和沙利文二人经常独自穿梭于各国,显得很忙。

众所周知,当今的沙特王国是伊本·沙特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创建的(1932年正式改名沙特阿拉伯),迄今已延续百年,经历了二战、历次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的考验。

既然关关难过关关过,为什么现在小萨勒曼会积极争取一份与美国的安全保障协议呢?

无外乎以下两点原因:

1、沙特王室认为,其世袭制政治结构愈发难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内外均面临着严峻挑战,必须寻求一个有力外援。

2、沙特判断,目前由于美国大选、加沙危机和西方对俄能源制裁等因素,拜登政府急于实现外交突破,有可能给予沙特从前不肯给的价码。

反过来,站到美国的角度,一旦达成所谓的美沙《战略联盟协议》,不仅会更广泛的牵扯进中东地缘政治纠纷,还有可能被激进的小萨勒曼被动拖下水。

昆西研究所在报告最后这样写道:

“当美国不以军事反应或安全承诺干预局部竞争时,参与其中的双方都更有动力主动解决问题,这恰恰是最符合美国利益的结果。

相反,如果美国以重新加剧该地区分歧的方式选边站队,往往会破坏局势发展,比如伊朗可能会通过加强与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以及俄罗斯的关系来作为对美国的回应。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中国的竞争被引用为扩大安全承诺的理由,然而事实上,更深入地介入中东冲突将削弱美国与中国竞争的能力,无限期推迟美国向东亚的转身。

要想更有效地同中国竞争,华盛顿需要模仿中国在中东的做法(《中国的掩护策略》):不要分裂和军事化该地区,而是与所有人接触,努力降低而不是加剧战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