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电话购票,一点一点打怪升级,干到后来,能理好全体中国人的出行买票难题。
大家好,我是Edward。
接下来咱们就来看看12306如何管好错综复杂的车票。
其实12306不是没有找过互联网巨头,在首秀被骂得狗血淋头之后,铁道部第一时间就找了IBM等大厂要过解决方案,那大哥的底气也是相当的足,只要问题解决,保准资金管够。但是啊,几个大厂怂了,深入了解业务内容之后,都给拒了,根本接不了手啊,难度太大了。
买火车票看似和在淘宝下单一样,都是在网上买东西,但本质上却不同。电商的任务是购物结算,交易量虽大,但各个订单之间的关联度不高,是相互独立的。而12306的火车票都是动态关联的,每卖出一个订单都要对全线路做数据更新,不是只减少首末站的库存,而是减少这趟列车经过的所有过路站。
数据量、计算难度、架构复杂程度都是几何倍数增长,绝对不是几个程序员和几百万的服务器能算明白的事。而且大家买不到票就会一直刷新,车票越紧张,刷新的就越猛,12306的压力就越大,换谁谁不崩溃啊。
但是谈来谈去,还是有转机的,这不马云就带着团队来了,但也不是彻底接手,拿过来自己搞,而是利用阿里云分流了75%的火车票查询业务,帮12306平稳度过流量高峰期。至此12306再也没出现过大面积、长时间的宕机和瘫痪事件。
但就这样,还是有层出不穷的乱子啊。2023年中秋国庆不是又赶到一起去了吗,车站又上演了人山人海的剧情,摩肩接踵,动换不得,但是买不上票,又想回家出行的人咋整呢?大家灵机一动搞上了“新型逃票”,先上车,到家了再补票。一个人动歪脑筋是没啥,大家都想到一块去的话,那可就热闹了。
具体是啥策略呢,就是有票买票,没票买站票,再抢不上的话,那也不难,就近买一张票呗,反正认准车次就行,反正是认着补票了,反正是要上来,至于补票,肯定会一分不落的,没别的,就是想上车。
这么干的人一多,那车厢根本就没地方下脚,全挤在一起了,甚至正常买了票的人都没法挤进去,话说铁路难道没有超载这一说吗?空子都在钻,钻得火车都没法正常开了,正儿八经的火车,怎的就开成公交车,越开越回去了。
但是这真是避免不了的事啊,难不成12306还要再加一个问卷,查查籍贯和常驻地和旅游攻略吗?这不合适啊,只能说大家都自觉一点,不要上外面给别人惹麻烦,更根本的是,中国铁路发展得再牛掰一点,让大家都有车坐。
2024春运期间,系统单日访问量高达838.8亿次,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说票秒没都是轻的,那都得以毫秒计。
然后就又出现了一种幺蛾子现象,就是各大平台的抢票功能,这不,临近23年春节档,又网友在网上晒出来了自己的车票信息,这边刚晒出来,那边大数据又就推给另一个主角那去了,打眼一看,呦呵,这不是我的票吗?怎么是陌生人在晒,我成替身了?
这下子12306又被拉出来溜一遍,有问题就赶紧来解决问题呗,12306的工作人员就解释了,因为外部抢票软件不属于铁道部管,和官网有延迟,官网正常把票卖出去之后,抢票软件卡那么一下子,就反应不过来票没了,就把同样的票又卖了一遍。其实这样的事不算有多特殊,经常发生,但是每逢卖重,必有一张票是第三方软件卖出去的,这不是坑人吗。
而另一边,单掌门是真担心各种各样的抢票软件,搞得大家买不上票啊,五花八门的加速包,就是变相在收取服务费用,不违规,但是也不完全合法,甚至是做成了一门生意,“多花10块、20块,就能提高抢票成功几率”,这不是服务,这是变相倒卖啊,加价买就先给票,原价买就上后面排队,甚至没有票,火车又不是抢票软件和黄牛开的,这不整治的话,穷人都得没车坐了,于是乎,12306上了“慢排队机制”、“候补功能”等,就是在告诉大家,不用上别的地方看了,12306这有票就是有,买不到就是没了,别花那个冤枉钱。到2023年,甚至直接出了禁止代抢票的政策,手快有,手慢无,玩的就是公平。
这还没完呢,第三方真是啥活都有,掏出手机,查火车票,12306上显示售罄的车次,但是抢票软件上显示还有余票,难不成真是12306票不放完,给第三方留着多收点钱呢?非也非也,有票的边上还附了一句“全程不用下车”,也就是说,一张整票确实是没了,但是零零碎碎的还有,两站两站的卖,硬座、软卧全上阵,无座、商务换着来,只不过是在同一辆车上不用下去罢了。
网友一看,这虽然费点事,但是能上得了车啊,于是,又一波声讨冲着12306来了。又骂垃圾,又骂恰烂钱,不放票,不为乘客考虑,搞得破网站一点也不实用。但是这波真不能怪12306啊,毕竟它把最难解决票务问题,只不过没吱声,大家便利惯了,熟视无睹也是正常事,毕竟社会在向前发展。
另外,还有在第三方迟迟候补不到票,400块钱只给退70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钱都是第三方的,锅都是12306的,只能说,吃相实在是太难看。
总的来说,12306稳住了这么大的一个局,同时又背了这么多的锅,天天被骂,但是还得任劳任怨的卖票,就像吭哧瘪肚的犁了几十亩地的老黄牛,还得时不时挨两鞭子,我只想说,多给12306一点时间,很多情况,只能在现实生活中逐步发现,然后才能解决,但作为老百姓的我们,该提意见,还是要提,要不然,我们的铁路系统,也不会像今天这么完善。这波政治正确算我狗头保命。
结尾
到这里,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算是讲完了。这四期内容,咱们一起看到了中国铁路从绿皮火车时代,一穷二白,啥也不会的状态,磁悬浮派、轮轨派争执八年,最终把中国的铁路模式定为轮轨模式,但是接着自研失败,用市场换技术,到了投入生产之前,又到处在搞钱,企图实现火车追飞机。
看到了中国高铁正式腾飞,但是出现重大事故“甬温线撞车”事件,一夜之间,中国高铁人人喊打,让本来就有的质疑声愈演愈烈,同时,带着中国高铁快速发展的一代高铁神话刘志军,最终斩落下马,新官继任,没有等来飞速发展,反而是降速降速再降速。
看到了中国高铁一步步实现“四纵四横”,向“八纵八横”进发,挤掉了日本“铁路强国”的头衔,在印尼中标,但是国际化的没那么顺利,在菲律宾吃了个大堑,眼看着日本在印度被磋磨的差点脱层皮,中国高铁抢先拿下越南合作,前途一片光明。
看到了12306在背后默默付出,从一开始的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纯人工售票,到一点一点尝试,变成今天能顶住压力,管好整个铁路网的票,管好成百上千亿的访问,同时也能防住第三方软件偷家,守好铁路的票,守好乘客的钱包,守好公共事业的公平性。
中国高铁,放在世界范围内,起步不算是很早,甚至第一条铁路还是西方列强修的,但是好在咱们及时意识到了交通兴国的重要性,又有基建狂魔的BUFF加成。
而如今的中国高铁,已然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第一,最长的铁路网络,不仅为自己的国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逐步走向了世界,而我们的“一带一路”,也把自己国家的高铁,推向了国际化,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希望我们的高铁事业越做越好,虽然现在还有春运等乘车难问题,但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再多给一点时间,前途定然,一片光明
技术改变世界,梦想创造未来。
我是Edward,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