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江洲镇发“家书”召唤,大学生徒步4小时回乡抗洪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侯佳欣)“乡亲们,当您看到这封信时,家乡再次需要您。”7月2日晚,江西省九江市江洲镇政府微信公众号发表《致江洲在外乡亲的一封信》,号召全镇父老乡亲和在外奋斗的乡亲,立即集结、迅速行动,投入抗洪抢险的第一线。
江洲镇地处经长江冲击形成的江心洲上,四面环水,巡防堤坝长达34.56公里,常住人口仅6000余人,且多为留守的老人和妇女,防汛人手严重短缺。近日来,九江市遭遇入汛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累计雨量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连续性集中降雨天气。
信一发出,线上线下就有许多人响应号召。“江洲儿郎已收到家乡来信,明早就把手头工作安排好,后天一早准时参与防汛。”“一声招呼,立马回江洲。”多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留言。
图片7月3日,江西省江开往柴桑区江洲镇的轮渡上许多人返乡是为了参加抗洪抢险。中国青年报记者赵迪摄
看到这封信时,在外读书的洪嘉乐心里百感交集。“看着家乡的情况,心里真的着急,这是大家的责任,江洲镇上的每个居民都有义务回来!”7月4日,洪嘉乐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自己考完最后一科就离校了,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赶回了九江。
“从车站出来,路上的积水很多,打不到车,只能步行,大概四五公里的路程,我走了四个小时。”洪嘉乐回忆,尽管回乡的路一路坎坷,但他一点也没有退缩。“小时候都是看着家里的大人去防汛,现在我长大了,该我们这一代挑起防汛的担子了!”
与洪嘉乐一样,在福建省经商的江洲镇柳洲村村民李忠元也第一时间与村委会联系,动员儿子连夜驱车送其返乡。7月3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李忠元已守在渡口,搭乘最早的一班轮渡上岛。6时许,轮渡渐渐靠岸,他顾不上休息,直奔防汛哨所。“我要与乡亲们并肩作战,共同守护家园。”
在柳洲村,赶回来的村民被分配到不同哨点,共同参与防汛工作。据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信发出后,有很多在外务工的村民都赶了回来,很快就填补了哨点的空缺。洪嘉乐告诉记者,他被分配到大坝附近的一处哨点,工作是定期去大坝内侧检查是否有漏水等问题。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参与防汛工作,虽然辛苦,但更震撼于众志成城,全村人都拧成了一股绳。”洪嘉乐说,“如今的汛情仍然严峻,在水位线退回警戒水位线之前,我们会一直坚守在这里。”
据了解,2020年,江洲镇也曾在长江水位21.98米时发出《致江洲在外乡亲的一封信》。当时,江洲父老乡亲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回到家乡,不分昼夜坚守在防汛第一线。根据统计,这封信发出的第二天,2000余名青壮年返乡抗洪,再到后来,近7000名游子回乡,助力家乡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