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丨叶兆言×范小青:阅读江苏的前世今生

“整装的东北,散装的江苏”,这是这几年网上调侃江苏的俏皮话。叶兆言说,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生动的形容,这种“散装”也恰是江苏最迷人的地方,“只有江苏是这样的,就像是小的邦国,各具特色,如果江苏都只有一个特色,那多没意思啊,江苏文化的丰富性恰在于它的散装”。

 

从叶兆言的作品《江苏读本》中,我们也能溯源到江苏文化如此丰富的历史根源,受到中原文化影响的苏北,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后发达起来的苏南,增订版新增篇章《河山与江山的辨析》就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到江苏文化的形成及江苏人相当平和、惧怕战争的内心世界形成的历史脉络,“这是江苏独有的一个文化现象,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兼而有之,互融共生,江苏的历史发展变迁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描摹着中国的历史。”

 

不过,《江苏读本》并不是一本简单的陈述风土人情、各地土产的书。在本书中,叶兆言不过多地强调所谓的地方文化,而将关注点放在城市的精神层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这本书能为更多想要了解江苏各个城市文化的读者做一些必要的入门准备。”

 

“江苏不是一个很大的省份,它很年轻,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创造力。”2024年7月6日(周六)下午两点,我们邀请作家范小青、叶兆言,来到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的江苏书展中心大舞台,谈谈江苏的前世今生,聊聊“散装江苏”的历史、地理、人文,以及可爱的江苏人。


图片


活动主题

阅读江苏的前世今生

《江苏读本》新书分享会


活动时间 

2024年7月6日(周六)

14:00—14:50

 

活动地点

江苏书展中心大舞台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主讲嘉宾

范小青 叶兆言


主持

张黎


主办单位

译林出版社


嘉宾简介

图片
范小青

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以小说创作为主,代表作长篇小说《女同志》《赤脚医生万泉和》《香火》《我的名字叫王村》《灭籍记》,长篇非虚构作品《家在古城》等。短篇小说《城乡简史》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城市表情》获中宣部第十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获得第三届中国小说学会奖短篇小说奖、第二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汪曾祺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第二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首届东吴文学奖大奖、第四届施耐庵文学奖,首届高晓声文学奖等。有多种作品翻译到国外。


图片
叶兆言

1957年出生,南京人。197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19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


主要作品有八卷本《叶兆言中篇小说系列》,五卷本《叶兆言短篇小说编年》,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多么顽固》《很久以来》《刻骨铭心》《仪凤之门》《璩家花园》等,散文集《陈旧人物》《陈年旧事》《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等。《江苏读本》与《南京传》《南京人》为叶兆言的人文力作。 


主持简介

图片
张黎

《江苏读本》责任编辑


图书简介

图片


江苏读本

作者:叶兆言

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75300704


2009年,怀着向房龙致敬的情怀,作家叶兆言出版了一部江苏人文地理读本《江苏读本》,将江苏十三个辖市娓娓道来,把江苏各个城市的历史变迁、盛世景象尽收眼底。


十五年后,叶兆言认为是时候让《江苏读本》更加符合当下的江苏了。


时隔十五年,《江苏读本》推出全新增订本,相较于此前的两个版本,增订版的变化是非常大的,新增字数有七万余字,每个章节甚至于篇章都有修改增删。


“一个作品写完了总会觉得有点不满意的地方,还有点别的想法,另外一个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觉得应该要加一点东西了。”叶兆言自谦表示,“如果说原来的版本勉强可以打六十分的话,这个版本可以打八十分吧。”


对比增订版和此前版本的目录,增订版的每一个章节都新增了至少一个篇章的内容,在写到苏州时,增订了一篇《较大的市》,和读者们聊了聊江苏“老二”苏州现如今的经济发展情况;在写扬州时,巧借词牌名“扬州慢”讲述扬州在古代傲睨天下的辉煌历史及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扬州古城因失去交通优势发展趋缓的态势,不过“扬州慢”到当下又“慢”出了别样文化韵味,找到了城市发展的新优势。


由古溯今,展望未来同样也体现在了其他城市的写作中。


新增订的内容中也不乏对城市特有的饮食文化生活的补充,比如在淮安篇中,近些年来风靡大江南北的盱眙小龙虾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篇章,从“共和国第一菜”的软兜长鱼到历史悠久的淮扬菜系再到夜宵王者的盱眙十三香小龙虾,用文字生动地诠释为啥淮安人会被公认为饕餮之徒了。


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新增订的《江苏读本》可以更新下自己对于江苏的人文地理认识,对于作者叶兆言来说,也是一次重新发现的旅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