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确诊为INFP了!”
近日,在社交平台由四个字母代表的“调停者型人格”频登热搜,这是MBTI中16型人格的一种人格类型。因被一些网友称为“第一内耗人格”,伴随着的有拖延、社恐、过度敏感、情绪化等标签,受到热议。
“你的MBTI是啥”“我又i又e了”“为i做e”截至7月4日,话题“MBTI”在新浪微博的阅读次数达48亿,抖音平台相关播放量更超过93亿,成为年轻人社交“热身”的热门话题。
MBTI是什么?全称为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指标,是一种自我报告式的人格测评工具。由美国作家迈尔斯及其母亲布里格斯研制开发,其理论基础是瑞士人格心理学家荣格所创立的心理类型理论。
MBTI中字母含义。资料图
风靡网络的MBTI人格测试,究竟是科学还是玄学?
“我们也在反思,为什么很多科学的心理测量工具,没什么人去用?非心理学的母女俩研究完成的心理测验,反而会有这么大的市场。”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许燕接受封面新闻独家专访时说。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许燕接受封面新闻专访。
记者注意到,从28道题的速测版到200道题的完整版,MBTI十六种人格类型测试被一些网友认为“科学算命”。“MBTI测试基于人格心理学家荣格理论衍生,这是一个没有验证过的理论。现在被用来制定人格类型理论的模型,它的火在于它的形式,不完全是科学的指标。”许燕说。
MBTI近期还被用于企业招聘中,有求职者因测试结果不合格落选而引发争议。对此,许燕表示,“现在MBTI测试题大家都能在网上看到,有人去研究透了以后,就能去控制结果,我们认为这个测试已经有些失效了。”
·MBTI人格测试到底靠不靠谱?
心理测量指标MBTI不科学
封面新闻:这两年“i人”“e人”的热梗火遍全网,在MBTI测试中指代的是性格内向和外向的人。很多人在交友婚恋中时都会询问对方的MBTI类别,并对两人关系作出预判,MBTI人格测试到底靠不靠谱?许燕:这是心理学学术界和应用界一直在探讨的话题。MBTI人格测试早在西方就火起来了,它在职场上应用非常热,但它并没有作为招聘录用人才的指标,更多是在团建过程中,作为“破冰环节”的热场。尽管MBTI测试基于人格心理学家荣格理论根基,但这个理论根基也是受到质疑的。因为荣格理论来源一种思辨的思维,不像心理学需要靠实证和数据,这是一个没有验证过的理论。在我看来,MBTI“火”在于它的形式,不完全是科学的指标。封面新闻:在心理学界,MBTI测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一直存在争议。测试诞生距今已有八十余年,有人称这个测试是“伪科学”,您如何看待它的现代实用性?许燕:判断一个心理测验的科学标准时,心理学界会有一套指标。如果不符合,就是不科学的。一个心理测验诞生,必须要有常模。这个常模就是通过抽样各个不同的群体,汇聚起来一个具有代表性人群,测验结果与常模比较来确定你是i人还是e人。此外还有区分度、信度、效度等等,有研究者证实MBTI的专业指标都不是很好。心理测量学家用这些指标来判断MBTI不是很科学的工具,但一个心理测验能受民众欢迎,一定是入心的。所以,我们肯定MBTI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心理测验给推广起来,引起更多人对心理学的好奇和重视。网络MBTI测试题。
·为何科学的人格测验不“火爆”?
一些测验描述人格不简洁
封面新闻: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您认为正确了解自己人格的方式是什么?许燕:在心理学界公认的人格测验之一是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它是由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卡特尔教授编制的,该理论将人格特质分为16种人格因素,包括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等。这个工具应用也非常广泛,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规划、教育辅导、心理咨询等领域。那为什么不像MBTI测试这么“破圈”呢?因为用它描述人格的时候并不简洁。16个因素的分数有高有低,这种组合描述就太多了,它不是一个简洁的标签。另外,大五人格、大六人格测验在当今心理学界也应用比较广泛和高效,还可以选择爱德华个人偏好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等。封面新闻:MBTI在作为招聘测试时,很多人也怀疑结果的真实性,因为了解题目,大家不一定选择的是真实意愿。您如何看待MBTI的这种应用场景?许燕:你问的是一个特别关键性的问题。判别心理测验结果真伪,我们会加测谎题,这个测谎题是专门针对答题做假的。我们会通过测谎题看测试者回答的分数是否超过了某一个指标,如果超过了,整个测试结果就作废了。很多心理测验没有测谎题,有些人就会往“社会赞许”的方向回答,导致结果失真。此外,正规科学的心理测验手册是保密的,不是公开的。现在MBTI测试题大家都能在网上看到,有人研究透了以后,就能去控制结果,我们认为这个测试几乎已经失效了。MBTI16种人格类型。资料图
封面新闻:很多网友说MBTI测试的结果经常不一致,也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做这种测试可能得到不同结果,呈现“忽i忽e”的状态。人格会变化吗?许燕:有一句俗语叫做“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人格它会变吗?总体上来讲,人格具有稳定性。人格心理学有个指标叫人格强度,如果一个人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境当中,都表现内向性,这就说明他的内向人格特质的强度是很强的,是不太变的。当然,也有人格强度稍微低一点的,比如高考结束,一个情绪稳定的同学在等待分数时出现焦躁不安的状态,但这种状态是短时期的。人格会有短时间变化,一定是受情境的影响。封面新闻:您说人格相对比较稳定,当一个人经历重大变故,比如亲人离世、遭遇巨大挫折等,他的性格可能从外向型变成内向型,从“e”人变为“i”人吗?许燕:会的。一般来说,首先是病理上的,原来是健康心理变成抑郁了,这个时候人格会有很大的一个改变。另外,就是重大挫折事件,颠覆了原有价值观或者世界观,他需要建立一个新的人格。心理学还会提出一个观点,叫做创伤后成长。经历过磨难,会让一个人变得更加积极、坚强。当人格改变时,要去看看它的方向是往积极的还是往消极的。创伤性事件不完全是一种永久创伤,是消沉还是积极,完全是由你的态度来决定。·MBTI会给人“贴标签”吗?
特别容易给人“贴标签”
封面新闻:面对MBTI的流行,还有人担心,简单将人分为16个类型,忽视人性的丰富与复杂,容易给人“贴标签”。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许燕:MBTI类型划分特别容易给人“贴标签”,人们为什么愿意用它?因为它的简洁性,容易理解。人格是一个太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是包罗万象的。MBTI是一个静态结构,还不能完全撑起这种复杂系统。它的结构相对来说不是一个从科学中演化的,所以人们就会去质疑它的科学性。封面新闻:有句话说,不必因“i”生卑,不需引“e”为傲,但社会上的一些价值观又希望人们更外向、更擅长交际,内向的“i人”该如何发挥他们的优势?许燕:如果仅仅内向和外向的话,它属于气质类的,和遗传有关,无好坏之分,我们把它称为中性价值。什么叫中性价值?不管内向和外向,它有优点也有缺点。外向的人很容易适应外部环境,具有领袖意识,也有凝聚力。缺点是稳定性差,坚韧和忠诚度很多时候会打折扣。内向的人会沉浸在内心世界里,脾气好,任劳任怨。劣势就是拓展能力,如果他们从事计算机等工作,能更坐得住,这就是他们的优势。封面新闻:除了MBTI测试,很多年轻人很相信星座代表的人格特征,比如摩羯座象征稳重谨慎,双鱼座容易多愁善感。同属一个星座的人在性格上究竟有没有共通性?许燕:绝对没有共通性。为什么那么多人都相信星座,因为每一个星座都是描述了很多内容,我们常常觉得几句话是对的,我们就觉得“好准”。这实际上是心理学的“巴纳姆效应”,让人们将一些模棱两可的描述“对号入座”,干扰你的判断。另外,它具有暗示效应,所描述的性格特征,慢慢会让你往这里去靠,然后你会觉得越靠越准。星座多多少少有点迷信性质,不要太过于把不科学的东西看作一个神圣的指标,这样就会导致我们在一个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航标当中,人生之船可能越来越偏离。封面新闻:心理学家考夫曼说:“如果你想追求幸福,首先应该接纳真实的自己。”您认为,我们是接纳自己的人格还是努力完善自己?许燕:第一步要接纳真实的自我,这是一个完善自我的前提。然后根据真实的自我,确定未来可以达到的目标,实现理想自我。同时要发挥优势,不需要面面俱到,要利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