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0万人到荔湾这里打卡,究竟有何魅力?

约2.5平方公里的广州市荔湾区历史文化街区,是广府文化、岭南文化风貌保存最集中、最完整的区域之一。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时指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六年来,微改造在荔湾更多的历史文化街区中被广泛运用。在今年2月19日举行的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荔湾区委书记刘晨辉表示,今年将用“绣花”功夫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完成耀华大街等6个片区的改造,启动华林寺等8个片区建设。通过慢行系统、公共交通等将陈家祠、永庆坊、沙面等片区串珠成链成片,打造展示“最广州”的窗口。

图片


与“拆旧建新”先破后立不同,以文化为灵魂、以微改造为底色,荔湾区文商旅融合进行了“不破而立”的探索。随之而来的是,大范围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让荔湾的财政资金压力更为明显,也直接影响到街区改造后对运营模式的选择与创新。南都高质量发展大调研第5站聚焦荔湾,深度采访店铺商家、政府部门、专家学者,透过“最广州”的窗口,探寻文商旅融合之路。



荔湾,俗称西关,在广州市26片历史文化街区中,荔湾区独占14片,是名副其实的“最广州”“最岭南”片区。在荔湾的发展规划中,这片充满岭南风情的区域被称为荔湾文商旅活力区,是其聚力打造的“三大平台”之一。


图片


片区内,既有以恩宁路、永庆坊为代表的西关大屋及骑楼街,以泮塘五约为代表的具有朴素风貌特征的多姓宗族共居村落,也有以沙面为代表的欧式风情建筑群……它们共同串起了西关的历史记忆,不同的历史背景组成西关不同的文化切片,旅游、商业资源在中间交叉、渗透、重组,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文商旅融合图景


图片


2023年,荔湾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创近年新高,实现营业额124亿元,增长21.7%。大西关岭南特色商圈活力持续增强,各重点景区全年接待游客6700余万人次。这其中,有大量人流是被岭南文化氛围所吸引。


图片


深入景区内经营的小店或者艺术工作室,会发现荔湾的文商旅融合深深根植于本土属性,形成难以复制的文旅资源与地域特色。传统文化以旅游为桥梁、以商业为载体,走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而艺术家们选择来到这里展销、开课、办活动,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渴望更深远的文化传播。


01

改与留

微改造唤醒西关老城



走进位于恩宁路北侧的永庆坊景区,眼前是青砖、灰墙、满洲窗、灰塑等历史文化元素,岭南建筑风格得以大规模保留或复现


图片


走过几栋骑楼与名人故居,又能看到几间颇具设计感的新潮小店,拿着相机准备拍照的年轻人随处可见。自永庆坊二期项目全面开放以来,高峰时节,游客流量达18万人次/日


图片


在永庆坊成为人们品味西关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之前,西关的叙事是以恩宁路为主体展开的。时间可追溯至清朝,广州“一口通商”政策实施,西关经济文化日趋繁荣,成为广州商贸重心,以西关大屋、竹筒屋为主的民居布局逐渐成型。1931年,这一片区扩建成路,因其修建必须穿过恩州村和宁溪村,取名“恩宁路”。


图片


近百年后,恩宁路成为广州现存最长、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骑楼街。但时间给这一街区留下了年久失修的痕迹,在城市扩张的进程中也日显疲态。旧城改造由此拉开序幕。


2015年,广州在全国首次提出“微改造”的城市更新模式,遵循修旧如旧、建新和谐等原则,用“绣花”功夫保护、传承、活化西关文化。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中风貌相对完整、肌理保存完善的永庆片区被选为试点此后5年时间里,永庆坊一期、二期相继开放,成为广东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优秀代表


图片


在长期的海外贸易中,西关人民还创造出风格独特的广州外销品。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三雕一彩一绣”(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广绣)被誉为“西关五宝”微改造后,广州首个非遗街区也诞生于永庆坊,与粤剧艺术博物馆仅一墙之隔,赵家狮非遗生活馆、广辉彩瓷、广州珐琅三家非遗店铺沿恩宁路排列,古老又新潮。


“广州非遗街区”的标示牌抬头可见,街区内,聚集着十余间非遗大师工作室,非遗大师将在这里与西关风情“联姻”,开展岭南文化艺术的体验、展销、培训等活动。有业内人士认为,非遗街区的聚集效应会让永庆坊作为岭南、广府、西关文化之窗的作用更加凸显


今年春节,坐落于非遗街区的广钟历史文化研究院正式开放,共有五层楼,展示了复刻的广钟和收藏的清代古董广钟、英法等国的自鸣钟,馆内不定时会响起动听的机械敲击报时声,珐琅、鎏金、镶嵌等华美璀璨的外饰工艺让人肃然起敬。


图片


“广钟在一两百年前就代表了当时国内造钟业的最高水准,是广府文化的瑰宝。但现在面临的窘态是,知道它的人太少了。”广钟非遗传承人魏广文说,目前,故宫博物院是广钟收藏最集中的地方。自己选择进驻永庆坊,目的是建立一个民间交流阵地去展示广钟工艺,借用永庆坊的影响力、“文化之窗”功能,以更有温度、接地气的方式传播广钟文化,增强广钟的生命力


早在2021年,荔湾非遗体验中心建成,开设广彩、木雕、西村窑、泥塑等多个非遗项目体验课程,接待了大量游客。魏广文表示,多个非遗项目的集聚,让永庆坊形成了较完备的非遗生态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借用永庆坊的研学资源,研究院正在开展针对青少年的研学游课程,此外还将举办各种广钟文化交流活动、销售开发文创产品。


像广钟历史文化研究院一样,非遗街区内的每一间非遗工作室都是一座微型博物馆不乏非遗技艺体验场所和课程。在体验式的文旅商业场景中,历史文化和现代消费融合,也将传统的文化重新注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图片


02

闹与静

出门见生活,入门品艺术



距离永庆坊约1.5公里路程的泮塘五约,同样聚集了一群跃跃欲试寻求文化“破圈”可能的艺术家。


泮塘五约位于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与广州常见的宗族村落不同,泮塘五约拥有900多年历史,其形态具有更浓厚的自然特征,体现了来自神祇、乡约的独特影响。“迎春水上花市”“三月三·上巳节”“五月五·龙船鼓”等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在此举办,让人们把目光一次又一次放到泮塘五约。今年“三月三”北帝诞巡游中,一组举着“泮塘五秀”(莲藕、马蹄、菱角、茭笋、茨菇)卡通形象的队伍成为当日“明星”,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观看拍照,并在社交平台上刷屏,更有网友直呼“快出周边!”


图片


但更多时候泮塘五约是安静的。古老而整洁的青砖墙下,街头是活力四射的运动空间,巷尾是独立音乐人聚集的咖啡馆,树荫高台处,老人们三五成群围坐下棋。泮塘街区与荔湾湖公园围墙界限被打破,串联起海山仙馆、西关大屋等文化符号。2023年,荔湾湖片区吸引人流量超千万人次。


泮塘五约中“约”指的是村民聚居点,现区域内60%以上为泮塘村原著居民。因此,在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的过程中,泮塘五约将街区划分为历史建筑群、传统民居聚落、文化产业带三大区域,重点将文化产业带集中设置在街区中轴线的几条主要街巷内,以期“出门见生活,入门品艺术”。


随着泮塘五约不断引入符合片区发展理念的业态,国家一级词曲作家吴颂今、著名书画艺术家李长松、盆景艺术家李伟钊等多名艺术家的工作室相继进驻街区。同时导入live house音乐传播、摄影设计、1200独立书店等特色小店,培育多元消费模式。目前,街区已引入商户60余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共生,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相互渗透。



与永庆坊相比,泮塘五约更古朴文艺,生活节奏更闲适。琉璃瓜子·荔岭陶瓷生活馆负责人朱婉妍看上的正是泮塘五约安静的文化氛围。2021年,朱婉妍租下距离荔湾湖公园南门不远的三层独栋,从毛坯开始将其打造为集体验、展览、活动、培训、销售于一体的艺术空间,并与多个本土艺术家、岭南非遗艺术工作室及陶瓷协会等机构合作,探索传统工艺活化的新模式。


图片


朱婉妍表示,传统的工艺不只在博物馆里。在融入现代创意和设计元素后,传统手工艺能够以更有趣、更丰富的方式回归现代人的生活,“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吸引消费者,实现传统技术与现代消费者需求精准对接,激活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泮塘静谧的气质更适合进行文艺创作,培育小众多元的文化业态。这一氛围下,一些艺术家带着作品从古村走向了国际舞台。”荔湾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街区还通过链接社会力量和市场资源,创新培育现代文旅活动模式,不断吸引文化展览、文化交易、文化演出等优质活动项目落地街区,累计举办文创市集、工艺鉴赏、读书会、音乐会、摄影讲座等各类文化艺术活动超千次


图片


03



为串联西关沿线历史人文景点,2023年荔湾区推出西关文旅巴士“荔荔小巴”,将便民车“永庆坊1线”线路优化延长,设计出两条线路。其中一条为千年西关精华循环线,起止点为沙面至陈家祠


来到这条西关文旅线路的起点——沙面,这个占地面积0.31平方公里的岛上拥有着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54处。在广州十三行“一口通商”时期,沙面是行商人仓库区,见证了西关的繁荣,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碰撞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而今,别具一格的欧陆风情形成了强大的文旅吸引力,2024年2月,沙面·西堤旅游区入选“文旅最广州”十大景区旅游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图片


除保持西方建筑精华外,沙面也因地制宜,吸收了中国建筑的特色,中西建筑技法兼而有之。中国第一家五星级酒店、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宾馆——白天鹅宾馆坐落于此,形如白玉屏障的外观设计,充满现代感。酒店中庭,一道“故乡水”自山壁飞流而下,映衬着具有岭南建筑特色的亭台、山石、木桥。


图片


白天鹅总经理林镇海已经在此深耕了近30年。以酒店为文商旅融合的载体,他在实践中把握传承岭南文化的主线,与时俱进,挖掘本土文化精髓,与周边文旅资源联动,并将其巧妙地融入酒店服务与产品中,引导新的消费习惯。


“沙面是白天鹅宾馆的‘后花园’,宾馆在入住组合产品中配套以沙面为主的岭南特色景点观光线路,曾合作开展岭南押花、广式红木宫灯等非遗项目的体验活动,让中外游客在旅行中感受广府文化之美。未来计划与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等文化机构展开深度合作。”林镇海说。


图片


林镇海表示,近年来,沙面在维护历史风貌的同时,也对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进行了改善和提升,增强了居民和游客的体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白天鹅宾馆,“白天鹅宾馆不仅仅是酒店,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它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积极拥抱创新与变革,这与沙面基于历史保护,不断进行活化提质的实践是一致的。两者都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展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未来的开放态度。”


图片


如今,经保护与活化,白天鹅还引入了现代商业、酒店、金融、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建设城市“艺术岛”。坐落于沙面南街58号的原中国盐务副总稽核住宅楼,现为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体验馆,是广州开展茶文化研究和茶事活动的重要场所;1920年开设的慎昌洋行,如今成为一家怀旧复古的咖啡博物馆,店内陈列着无数西洋古董,与建筑本身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相融合……穿越百年,多个曾经尘封的历史建筑敞开大门,向公众开放。


图片
图片


从永庆坊、泮塘五约、沙面文商旅融合的实践可以看出,文化的力量,不仅在于传承,更在于创新以文为本、以旅聚势、以商增值,荔湾区正不断探索文商旅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创新对西关文化的表达



【来源 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