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指出,官渡区以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为契机,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完善服务模式,切实提升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目前,官渡区兴办养老服务机构20家、建设完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4个,“新时代老年幸福食堂”15个,全区共建有养老床位4781张,与64家房地产开发商签订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协议,配建养老服务设施面积达13.37万平方米。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适老化改造400户。发动辖区公共单位、双报到党员及志愿者采取结对帮扶、“入户敲门”等方式,为失能、空巢、独居、留守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共开展探访关爱服务1008次,开展“官渡照护”居家上门服务991人,服务老年人1.8万人次,服务时长3.4万小时。在8个街道设立“时间仓”互助养老驿站,依托街道社工站组织开展“低龄存时间、高龄享服务”互助养老模式,前期已建立了石虎关社区老年人服务队,招募了112名志愿者,累计了1075小时志愿服务时间,目前正在对8个街道社工站开展专项培训,带动社区的老龄专干、专职社工、社工督导师,实地参与到“时间仓”项目中来,为更多老人链接更多志愿资源,提供更好更优的志愿服务。
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市委、区委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促进养老服务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推动省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试点工作进一步开展。各街道要认真落实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统领,开阔工作思路,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优化官渡区“1+8+N”养老服务体系,探索新时代老年幸福食堂运营模式工作机制,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形成具有官渡特色,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养老示范样板,不断提高官渡区养老服务工作水平。
一是要开展“公益+市场化”运作模式。各街道、社区要通过盘活利用国有资产、社区空闲用房、开发商移交的住宅小区配建的养老服务设施、已建成的党群服务中心、居民服务中心(站点)等公共服务资源,推进社区为老、助老服务中心(站点)建设,鼓励、引导和支持爱心企业、公益慈善组织等通过新建、挂牌等方式多渠道整合资源,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
二是要发挥好街道社工站作用。以辖区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街道社工站作用,深化促进供需双侧精准衔接,创新完善服务模式,积极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深化邻里感情,不断提高居民参与感和获得感。
三是要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优化区级养老服务供给、提升街道级养老服务标准、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多元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如探索开展“物业+养老”、“党群服务中心+养老”、“社区卫生服务站+养老”、“家政+养老”等多种嵌入式养老模式,积极构建官渡区养老服务体系新格局。
四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街道、社区要通过宣传册、宣传海报、短视频等线上线下相结合,构建宣传矩阵,深入推广宣传“官渡照护”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多项专业化居家上门服务。
五是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推进试点工作。各街道要把养老服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提前谋划布局,聚焦养老服务痛难点,结合社区实际找到试点工作切入点,打造一批具有特色亮点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养老服务工作示范社区。
二审:李 伟 终审:赵元良
编辑:虞 杨 责编:甘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