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经常挥汗如雨,但这些异常出汗是身体在“拉警报”

生活中,有些人备受“出汗”困扰。而身体异常出汗可能和肾虚、气血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有关。然而,随着夏季到来,这些不同寻常的出汗容易被“天气炎热”的外部因素所掩盖,这其实是身体在“拉响警报”。详见↓




出汗有调节体温的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体温受大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并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


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另外还有其他排泄器官(如肾)借排泄活动散发少部分热量,而出汗是人体温度超过体温调定点(37℃左右)时启动散热机制之一然而,在病理情况下,出汗是疾病的一种反应,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自汗


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白昼汗出,动辄尤甚者,称为自汗,还可能伴有乏力、心悸、气短等。


建议避免劳累,并及时补益心气、顾护阳气,可考虑中药调治。


盗汗


又称“寝汗”,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常见病因为肾阴虚、结核病,多由心血不足、阴虚内热引起。


建议避免思虑过度、熬夜伤神。注意放松精神,并保证充足睡眠,同时忌辛辣食物和烈酒。


绝汗


大量汗出、淋漓不止,主要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是在疾病急性发作期或危重期表现,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水肿等,建议立即送医急救。


汗出偏沮


指汗液只在身体的半边排出,即半身有汗半身无汗,多为邪侵经络或营卫俱虚所致,可能是中风的表现,尤其是年龄在50岁以上者,建议及时至医院进行头颅CT等检查,排除脑血管意外如脑梗死等。


头汗


产后、久病或老人阳气不足等,气虚不能固摄,常导致头面部汗出,此类人群也需要中医调理。


心胸汗


又称“心汗”,指心胸部多汗。


大部分由体虚引起,常伴有思虑过度、气短乏力、虚烦失眠等。可通过中医调理和日常心理调适,缓解症状。


手足汗


指手足局部多汗,与脾胃关系密切,可由脾胃湿热等引起,因此需要在中医指导下进行脾胃调理,逐步改善症状。


温馨提醒大家,如遇到以上各类异常出汗,不要紧张,及时就医,辨证进行调治,常可获良效。对于心血管疾病等慢病患者来说,建议加强对于异常出汗情况的观察,提高重视以及早治疗,切勿延误病情。



编辑:李玲

资料:健康上海12320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