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不背华润的锅,这家央企系银行惹着谁了?!

图片
图片
文|时也运也   编|顾柠  
风急浪高,4000亿央企系银行如今正在刃尖之上。
7月伊始,一则名为#网传华润银行违约反而让应届生赔1万#微博消息迅速冲上热搜。但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涉事银行并未公开出台解释。
7月1日,知名财经大V大力如山在多方平台发布《哟,非让力的风往银行业刮是吗?》文帖,其内涉及多张爆料图文,多位已校招签约华润银行总行管培生的2024年应届毕业生吐槽表示,珠江华润银行人事员工(hr)早先承诺校招学生下支行三个月后将调回总行轮岗,并最终定岗总行。但在6月底,hr再次致电称,因换了新领导,管培生培养方案临时变更,新方案为两年基层前台轮岗后视轮岗表现回总行定岗。
图片
此外,爆料者表示,珠海华润银行hr声称新的轮岗方案已经确定,无法更改,不接受的话只能解约,且解约费1万元需向领导申请才有机会免除。值得一提的是,涉及的多数校招求职者已与珠海华润银行完成签约,且档案已转入该司旗下,而该行在春招基本结束后才通知求职者要更换新的轮岗方案,解决还需赔偿不菲金额,其性质恶劣程度不言而喻,对刚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更是毫无尊重可言。
但就在日前,有律师表示,珠海华润银行并没有权利向应届生索赔,索赔的前提是应届生违反了约定,本次是华润银行违约在前,应届生无需承担违约责任,反倒华润银行应承担违约/缔约过失责任,应届生可向银行索赔。
7月2日,本以为会迎来珠海华润银行的回应解释,没想到等来的却是该银行雇佣水军投诉的“公关之举”。7月2日,大力如山再次发布题为《哟,华润银行,就这?》的帖文,内容显示,知情者称有人在买水军举报其华润银行爆料文章,其中一位昵称为“Gezelligheid”的人在某微信群中列出举报路径、操作步骤、举报话术参考等内容,发动人员对大力如山7月1日帖文进行举报,参考话术如下图所示。
图片
7月3日上午,大力如山再度发文爆料,珠海华润银行某内部员工向其匿名表示道,该行校招生入职后先要进行为期一月的员工培训,期间需签订标榜成本2万元的培训协议,入职三年内辞职需按在职时间折算赔钱。此外,该相关人事表示道,培训实质用处并不大,反倒是对许多已萌生辞职想法的入职校招生而言,“2万元霸王条款”往往成了困住他们的绊脚石。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行长速览》注意到首篇爆料中“新行长去年8月上任”“从招行跳过来”“要学习招行管培生培养体系”等信息,这与珠海华润银行现任行长钱曦履历背景、当选时间皆为匹配。
珠海华润银行公告显示,去年5月4日,华润官微对外发布信息公开招聘华润银行总行行长,同年8月7日该行发布公告称聘任钱曦为该行行长。公开资料显示,钱曦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具有高级经济师职称,历任招商银行西安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佛山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总行战略客户部总经理,大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等职位。此外,在加入招商银行之前,钱曦曾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约两年左右。
而提及“学习招行管培生培养体系”,2016年7月,招行也曾因“批量劝退上百名毕业生,三方协议成废纸”而上热搜。该次事件中,多名学校应届毕业生早早便与招行签订了三方协议,却在当年6月实习结束后未能收到进一步的培训通知,转而收到的是“如有违约请尽快办理,两周内可免除违约金”的特别话语。7月底,未收到培训通知的应届毕业生陆续收到区总约谈电话,面谈时被要求要么离开要么新签一份实习合同,于9月重新实习两个月并择优录取。
互联网并非没有记忆,同样有网友注意到了这点,并表示,“‘如何看待招商银行上海分行2016年校招的大范围劝退约谈?’巧了不是,此次珠海华润银行这个新领导是从招行跳过去的。”
不可否认的是,招商银行作为股份行中的龙头,过去数十年间一度是银行业的风向标,也为众多银行输送不少人才,除钱曦外,最为有名的便是有着招行背景的现任吉林银行董事长秦季章。有网友表示,“各行的招行系高管在效仿招行时是不是也应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些实际又可行的举措,秦季章不也同样声称打造‘吉林版招行’,人家做的不就挺好的?”
实际上,这并非首次珠海华润银行上银行业热搜。就在日前,该行通过自2010年挂牌以来的首次分红议案,此前珠海华润银行已有13年未向其股东分配利润,理由是综合考虑战略发展规划及补充资本需要等因素。对于此次分红的原因,该行称是基于发展阶段和战略规划需要、宏观经济形势、监管政策变化等因素。
具体来看,6月14日,珠海华润银行公布修改后的分红方案,将每股现金分红0.05元的预案,调整为每10股分红0.42元,分红总金额从4.27亿元减少至3.58亿元,缩水幅度约为16.16%;6月27日,珠海华润银行召开2023年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本行2023年度利润分配的议案》等10项议案。
此外,早在今年6月中旬,该行曾因“领历来最大700万罚单”一度为行业媒体所报道,此前《行长速览》也曾在《领最大罚单、农行系董事长被点名通报;4000亿央企背景城商行疑顶风作案?!去年净利跳水30%,房地产坏账或为诱因…》一文中,对其罚单事实、高管背景及业绩情况有做详细说明。
珠海华润银行作为一家资产规模破4000亿的央企系银行,应背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这起热搜事件中,该行既没有体现央企担当,也没有考虑到其声誉风险。正如俗语所言,建立信任并非一日之功,却可顷刻令其崩塌。道誉声誉观察表示称,“这是一起华润银行因自身行为不当被曝光而引发的声誉风险,又由于在敏感时期(毕业季)涉及敏感话题(大学生就业)而升级为重大声誉风险,更因为公关团队‘举报、搅浑、误导’的骚操作而导致重大声誉风险进一步升级。这可谓一场公关灾难,称得上声誉风险管理失败的经典案例。”
截至目前,华润银行与知名财经大V的“纷争”仍尚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