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伟达在创始人黄仁勋的布局下,从游戏到人工智能,从云计算到近期的ChatGPT和AI大数据模型,始终站在风口之上。
2.然而,AMD在收购ATI后,因策略失误导致财务状况不佳,与英伟达的竞争逐渐失去优势。
3.英伟达抓住移动时代机遇,本可在手机处理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最终未能成功。
4.由于比特币挖矿热潮,英伟达市值在2015年达到万亿门槛,成为半导体行业领导者。
5.尽管如此,英伟达仍需面对挑战,如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等。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前言
英伟达诞生于乱世,靠着抱微软大腿,才得以站稳脚跟。上市三年后,英伟达卖出一亿片芯片,成为硅谷发展最迅速的半导体公司。从游戏到人工智能,从云计算到去年底爆火的ChatGPT和AI大数据模型。风口经常换,天上的猪轮着飞,淘金人不断,但是这一批又一批的淘金人旁边卖铲子的永远都是那一个人。
大家好,我是Edward。
本次就带大家一起看看英伟达如何靠着卖"铲子"成为2023上半场的最大赢家,又是怎么跌落神坛,绝处逢生的吧。
AMD大败
1、老东家下场
前进的路上总会有绊脚石,这个老黄的绊脚石还真不少,PC端先有显卡新贵3DFX,后有微软扶持ATI。老黄一路上那是一个披荆斩棘,和ATI你追我赶,终于来到了2006年。
这时候显卡行业已经经历了十年的血战,80多家厂商不复存在,显卡市场上的竞争越发焦灼,这种情况下,谁手里的王牌多,谁就更优先发优势,当时市场上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同时掌握CPU和GPU两大王牌。所以咱们就能看到这一幕了,CPU的两位大佬AMD和英特尔看着英伟达和ATI流口水,GPU的英伟达和ATI看着AMD和英特尔咽哈喇子。这四位大佬中,最沉不住气的就属AMD了,这个老黄的老东家。
AMD先向老黄伸出了橄榄枝,想要收购英伟达,老黄呢,根本不惯着,直接一套反PUA,说想当AMD和英伟达合并之后的CEO。
AMD一看要谈崩了,原地转身把橄榄枝给了ATI,ATI因为跟英伟达打架打的脑壳大,干脆就把自己卖了,所以AMD以5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ATI,摇身一变成了唯一一个能完整提供CPU+GPU 解决方案的核心厂商,和英伟达共分GPU的天下。这事儿一出,英伟达的头号竞争选手就从ATI变成了AMD。
ATI被AMD收购的那一晚,老黄独自拿了一瓶老白干跑到了楼顶,喝着最浓烈的酒,抽着最好的烟,也依然不能排解心里的五味杂陈。一边因为ATI突然落寞而感到空虚,一边为昔日的老东家AMD的倒戈相向而痛惜。
双A合璧之后,ATI成为了AMD的图形部门,经费和技术支持翻倍的长。新的显卡战争又开始了,而这次的主角换成了英伟达和AMD。
ATI被AMD收购以后,初期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也是小小的惊艳了老黄一把,然后老黄就推出了号称当时最强显卡的X2(Radeon HD 3870 X2),看来拼技术是拼不过了,干脆农村包围城市,放弃高端市场,抢占中低端市场,主打一个性价比战略。
之后,N卡牢牢掌控着高端市场,A卡成为性价比的代名词,在中低端市场里混得风生水起。
这么看来,AMD和英伟达这两家的竞争应该是不分秋色,各有千秋吧。结果AMD跑着跑着就跑不动了。收购了ATI之后,这个AMD,CPU,GPU双面开花,要多风光有多风光,不过呢,你说你要是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了呗,自从收购了ATI之后,AMD是年年亏损,四年换了四任CEO,从上到下人心动荡,离职跳槽数不胜数,AMD在下坡路上,连刹车都刹不住。
搞成这样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AMD的前掌舵人,对ATI的收购政策太大刀阔斧了,直接让AMD陷入了债务危机,好几年都缓不过来。直到苏妈苏姿丰上马,才扭转了这个局面。
这个苏妈也是个厉害人物,MIT电气专业博士,工作经验也是嘎嘎丰富,从德州仪器再到IBM,最后又到了AMD,从工程师一路爬到掌舵人,硬是在男人堆的硅谷杀出一条血路。
后来,苏妈靠着十八般武艺带着AMD力挽狂澜,另辟蹊径,走上了主机市场这条路,她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AMD推出家用游戏主机芯片,再加上相当超前的统一寻址技术,还有物美价廉的打包售价,直接把索尼的PS4,微软的Xbox One,还有任天堂的Wii U揽入怀中,摇身一变成为了当时全球三大游戏厂商的入幕之宾。
靠此一招,AMD在主机市场拔得头筹,一家独大。但是在PC端的显卡就有点拉胯了,2010年,AMD推出的显卡普遍升级不大,性能也打不过英伟达,处处落了下风。
2、移动时代
作为硅谷发展最迅速的半导体公司,英伟达在显卡道路上发展的也算是一帆风顺,可是就这么个行业巨头,硬是没进去移动时代,不仅如此,还四进四败。大家还记得2000年以后发生了件足以颠覆市场的大事吗,那就说iPhone横空出世,吹响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号角。
老黄本想借着风口扶摇直上,但没想到会输得这么惨。英伟达打响移动市场的第一枪献给了Windows Mobile,没有选安卓,结果出师不利,跟Windows Mobile一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第二代,第三代显卡总算选了安卓,结果就对上了王者高通。
2008年6月,英伟达出了第四招,推出手机处理器Tegra APX 2500。
后来,老黄又趁热打铁,在2010年发布了Tegra 2,这是全世界首款双核处理器,但是因为这款处理器没有基带,至于这个基带是啥,咱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信号接收器,所以只能用在平板上。
为了解决基带问题呢,老黄也是财大气粗,直接用3.67亿美元,收购了一家基带处理器公司,但是,你以为这个应用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这么好整合的吗,当然不是。
当初高通就靠着应用处理器和别家的基带处理器很难整合这一点,捆绑销售了自家的基带处理器,搞了个高通全家桶出来,才在行业中站稳脚跟。
所以,等到英伟达的Tegra都发布到第四代了,这个集成工作还没有完成呢,并且,这个Tegra在市场上也翻车了。性能低,出货慢,成本高,Bug多,四个title往身上一压,Tegra自己就凉凉了,同时还坑惨了搭载它的HTC One X。
第四代的Tegra又太追求性能了,强行上了4核A15架构,变成了一个大火炉,又坑惨了搭载它的小米3,小米自此喜提“为发烧而生”称号。
经历了一波四折之后,老黄顿悟了,为啥非要费尽心思去搞这个手机处理器啊,咱们还是老老实实卖显卡吧。
一家在PC时代的行业霸主,竟然没进入新时代的大门,怎么看怎么是个Bad Ending。好在之后老黄做了一个相当正确的决定,让英伟达能在接下来的岁月里牢牢抓住每一次风口,比特币时代来临。
3、风口来袭
比特币一来,老黄就飞起了。你要说显卡不就是打游戏的吗,AI崛起,跟老黄有啥关系,那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
电脑里的CPU,也就是中央处理器,它本身的特点呢,就是啥都能干,能进行非常复杂的逻辑计算,但是呢,这个图片处理呢,不需要啥逻辑,它要的是计算量。GPU也就是图形处理器,它被设计出来的主要目的就是这个。
CPU和GPU在图形处理上有什么区别呢。咱们就拿喷枪举例子,CPU就相当于一个喷枪,你想喷哪就喷哪,但是速度很慢。而GPU呢,就是几百个喷枪同时工作,一幅画一下搞定,速度快且精准。
因为GPU的这个特性,老黄开始研究了,怎么才能挖出GPU的更大潜力,不仅仅局限在图形渲染呢,GPGPU的概念应运而生。这个GPGPU有一个性质叫做通用性,解释起来有点复杂,反正就是这个GPGPU适用于非图形的大量简单计算。
但是呢,想让GPU的潜力发挥并没有那么简单,在一众程序员的007下,英伟达成功让GPU可计算编程,CUDA系统来了。为了这套系统老黄可是下了血本了,人力物力财力全都压上,人是在斯坦福拽的,钱是之前卖显卡赚的。这个CUDA一出,也让英伟达的显卡领域从3D图像处理扩大到了加速计算领域,像什么航天,能源勘测,天气预报,都有英伟达显卡的影子。
然后还形成了自己的护城河,为啥这么说呢,因为经过无数次的更新换代,英伟达的所有显卡都支持CUDA。这样一搞,之前专门设计搞3D处理图形的显卡,你想让它能计算编程,本来要一大堆工程师来适配,现在只要找个人拿着显卡,对着CUDA的说明书就能搞定。人家英伟达本来就在硬件上垄断了,还搞出了个适配软件,软硬件一结合,这不就稳固了。
咱们用这个上帝视角看呢,老黄的这套打法是相当有远见。但是当时的华尔街可相当不看好,虽说这个GPGPU的算力很优秀,但是应用场景太少了啊,通俗点说就是没市场,赚不到钱。华尔街的那伙人看英伟达搞出了这么个东西,一致认为老黄的脑子进水了,才干这么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然后就被打脸了,比特币爆火。
比特币的爆火带来了大量的挖矿需求,挖矿需要什么,大量计算,老黄直接就专业对口了。你要想算得快,那就得用显卡,还得用老黄的显卡。比特币成为风口,英伟达直接如鱼得水,一飞冲天。到了2015年,在矿机催生的需求下,英伟达的市值也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也是在这段时间英伟达的市值超过了当年的芯片霸主英特尔,一脚踏上了万亿门槛。
跟英伟达的满面春光比,AMD就很惨淡了,挖矿对显卡的要求很高,N卡成了挖矿工们的首选,,老黄的显卡分分钟卖断货,矿工们天天守在工厂门口,看到车就上去拦,直接现金交易,卡全部拿走。A卡却无人问津,货卖不出去,然后又赶上了数字货币挖矿泡沫,AMD的困难是一桩接着一桩。
二手市场交易猖獗,黑心商家瓜分利润,游戏玩家纷纷倒戈,AMD的Mantle API还失去了开发者的技术支持。AMD想发起价格战,力挽狂澜,最后却赔了夫人又折兵,老黄十年布局显现,外加坐收比特币之利,AMD连英伟达的背影都看不见了。大家可能会疑惑什么十年布局,啥时候布的局,我咋不知道。
4、老黄十年布局
你以为ATI,AMD两家一合并,老黄就在旁边看着鼓掌撒花吗,当然没有。当时老黄立刻马上丝毫不带犹豫的就推出了一个东西,“The Way Its Meant To Be Played”,翻译过来呢,就是“游戏之道”,这个计划的大致内容呢,就是给游戏开发商提供技术支持,方便游戏更好的兼容英伟达的显卡。
这么做呢,能直接减少游戏厂商的项目开发周期和资金投入,厂商们高兴都来不及,英伟达这边呢,也一点都不贪心,只要项目上打上自己的广告就好,听上去,是不是好像英伟达在给大家伙搞福利大放送,实际上这是老黄亲手布的一个大局,但是当时谁也没看出来。
一众游戏厂商那是相当给老黄面子,毕竟有便宜不占王八蛋,游戏之道这个东西一推出,直接就得到了当时将近90%的游戏厂商的反馈。这个概念在几年之后呢,也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但是呢,一款游戏的爆火,让大家看到了英伟达的厉害,那就是《绝地求生》。
2017年《绝地求生》登陆中国,一经问世瞬间引爆全场,游戏的爆火也带火了足以让英伟达留名青史的显卡GTX 1060。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绝地求生》那么火,那么AMD就没争取献上自己的显卡吗,当然有,但是人家根本不给你机会。
因为那个英伟达在蓝洞还没有出圈的时候就跟人家合作了,出圈之后,众多硬件厂商都找上来了,但是一个雪中送炭,一个锦上添花,谁都知道怎么选。再加上人家两家公司直接就签署了独家协议,让AMD连《绝地求生》的广告都做不了。
老黄还把这招用在了硬件方面,2018年,媒体爆出英伟达涉嫌用垄断的方式打压AMD。GPP计划也就是GeForce Partner Program进入大众视野,这个计划跟那个“游戏指导”差不多,就是把游戏厂商换成了华硕,微星各种硬件品牌,加入这项计划的品牌呢,能获得优先提供的GPU芯片,资金还有技术支持。
但是在加入这项计划之后呢,这些硬件厂商的合作厂商就只能使用GeForce产品, 主打一个捆绑销售,逼着厂商们站队英伟达。连环招一下,英伟达的名声自然而然就打出去了,该说不说老黄这招玩的挺好,十年布局加上挖狂潮,英伟达靠着这两样一年狂赚30亿,那是一个盆满钵满。但是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吧,那就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技术改变世界,梦想创造未来。
我是Edward,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