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湖南省长沙县㮾梨街道,经过一夜的暴雨洗礼,浏阳河畔陶公庙的天空逐渐放晴,市民悠闲地在广场上散步。清晨的阳光洒在街道上,车辆川流不息,行人熙熙攘攘,映衬出洁净如初、美好依旧的景象。
从6月24日开始,一场罕见的持续性强降水给街道带来了严峻考验,但正是在这样的时刻,㮾梨街道的党员干部、志愿者以及广大居民,用他们的坚韧与担当,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共同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凌晨消防驰援,清晨城管洒扫
凌晨,暴雨骤降,长沙龙华消防站的12名消防队员紧急驰援㮾梨街道花园港泵站。雨夜中,他们迅速行动,不到半小时便组装好排水泵,开始不间断地抽排水工作。
“暴雨一阵一阵地下了好几场,抽排水车一直待命。”㮾梨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消防队员们的迅速响应为防汛抗洪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
经过一晚上不眠不休地值守,雨停了。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城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开始了街道的消杀清扫工作。他们穿梭在街道的每个角落进行清淤消杀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街道逐渐恢复了整洁与卫生。
陶公庙旁防洪墙附近的警戒线已经拆除,道路两旁的花草树木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格外翠绿,市民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着雨后清新的空气和美好的阳光。
陶公庙农贸市场热闹非凡,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新鲜蔬菜、水果和各类食材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选购。
在街道的另一侧,一些市民正忙碌地侍弄着自家的花草,他们精心地浇水、修剪,享受着与大自然亲近的时光。
困了,就在板凳拼起来的“床”上眯一会儿
自6月24日以来,长沙县迎来强降雨天气,雷声、暴雨不断,部分区域水位暴涨,道路出现积水、居民出行受阻、人员被困……汛情牵动人心。
在这场防汛战斗中,㮾梨街道的党员干部、青年干部和志愿者们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坚守在各自的点位上,冒雨进行巡查、救援和排险工作。
一周以来,在花园港泵站,排水泵、移动排渍机等18台设备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值班干部们趁着没任务的间隙,有的在车上睡,有的趴在值班大厅桌上眯一会,有的用几张凳子当床抓紧时间小憩。
“也不知道是谁拍的,一张我们防汛队员在4张板凳拼起来的简易‘床’上睡着的照片在街道街坊微信群里传开,赢得了大家点赞。”㮾梨街道青年干部陈加贝手上满是水泡。
原来,在防汛期间,为保障排水不渗透进集镇区域,陈加贝带领救援人员填挖沙袋,加固堤坝,已经累计垒放了4000多个沙袋,手上磨出了水泡和茧子,连举起来都在抖。
徒手疏通排水管道,一刻不停歇地巡堤
6月24日那天突降暴雨,檀木桥社区28号网格支部书记刘宇在巡查过程中发现檀木桥地铁站附近路段出现严重积水,排水管道被雨水、路面水中带来的杂物累积造成堵塞,积水水深约0.5米,长度约200米。
情急之下,刘宇毫不犹豫徒手对排水管道进行疏通,用手捞堵塞的树枝和垃圾。在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努力后,该处排水管道终于疏通。
清点水泵运行台数、检查管道接口,街道农业服务中心的干部李超在天晴前一天仍没有丝毫的松懈,一轮的巡查完成后,李超要进行每小时的水位记录和上报……他穿上套鞋,打起手电,来到浏阳河边对水位尺进行拍照与读数。
“我从24号开始就在花园港泵站,就昨天没下雨和同事交接了一下手上的活,回去了一下,其他时间一直在这里。”在花园港泵站里,简陋的会议室便是大家的根据地,休息、吃饭、喝水都在这里。
罕见的持续性强降水冲垮不了大家的意志,经过一线干部的坚守,风雨过后,熟悉的生活又回来了。
潇湘晨报记者章杨梓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