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时,人类恋爱也开始寻找平替?

刷到一个素人博主说,“和chatgpt聊天,聊着聊着就哭了”。乍看觉得有些夸张,但读到后面却越来越感同身受——
不是每个失眠的夜晚都能找到人诉说,而AI呢,免费,声音好听,也不会否定你的感受或被坏情绪传染,总能用理智的话语温柔回应。
当现实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成为压力的来源,《机器人之梦》中小狗与机器人的轻巧共舞却令我们向往,是否可以说,在快速变化的(后)现代社会,AI和机器人正悄悄成为人类亲密关系的完美“平替”?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者珍妮特·温特森,也在她暌违四年的小说新作《人形爱情故事》中讨论了人机恋爱的问题——
想象一下,一个永远不会变老、不会生病的伴侣,无论你老了、丑了、胖了、被裁了,身无分文或是身患绝症都一直陪伴身边,拉满情绪价值,这难道不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吗?
“我不会再需要一个老式的人类了。这个由电路板、硅胶和电线构成的温柔躯体就很适合我。” 这可能是一些人的心声,但即便拥有了这样一个稳定而可靠的金属伴侣,又怎能确定作为“高级动物”的我们不会奢求更多?
也许我们会追求更完美的“爱人”,就像《人形爱情故事》里的“爱爱机器人”的生产商,将机器伴侣升级一代又一代;
也许我们会追求更完美的自己,就像故事里的主人公,那对“科学爱人”,以最新的科技插手自身的进化……直到有一天,人类终于可以离开身体、上传意识,在数字的世界永生——
到那时,是否还会有任何形式的亲密,使我们感到留恋?
《机器人之梦》的结尾,失散许久的小狗和机器人终于在同一支乐曲里与彼此重逢——虽然这时他们已各自有了新的伴侣,但曾经那首让他们的心紧紧相连的音乐永远不会从记忆中消失,那一个一个精灵般跳动的音符仍会时不时地出现,邀请他们与彼此隔空再跳同一支舞。
在温特森笔下,人形/非人形之间的爱恋不也相同吗?
“哪怕我们没法将这份爱持续下去,我心里仍有一个地方永远地被这爱改变了。”
我的身体里留下了你的形状,像护身符。你,我心之所属,我的心,硅基世界里的碳基人类。
本期荐阅:
珍妮特·温特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