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启动城市噪声声纹数据库建设,以增强对噪声类型识别的全面性及准确性。
02采集工作包括鸟叫、虫鸣、蛙声等自然声,以及下雨、打雷、刮风等可能影响城市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的自然声。
03目前已在全国80多个城市开展城市区域自然声的录音采集工作,完成原始录音采集42万多条,有效录音8万多条。
04通过听声,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发现鸟叫声和人说话的声音一样千差万别,同一种类型的鸟声存在着地域上的差异。
05此外,有些鸟类还具有学习和模仿的能力,以及名字与叫声有关的现象。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噪声污染防治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根据规划,从2025年1月1日起,全国将建立起统一的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但是自动监测设备在监测噪声同时,也会将附近的鸟叫、虫鸣、蛙声以及风、雨、雷电声等同步记录下来,影响对实际噪声情况的判断。
为此,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今年启动城市噪声声纹数据库的建设工作,除了采集噪声,还要进行城市自然声声纹采集的工作,以增强对噪声类型识别的全面性及准确性。
城市自然声声纹采集工作开展
进入夏季,在昆明滇池边,知了声起,鸟叫清脆,蛙声此起彼伏。
一大早,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人员闻声出动,在人为活动较少的湿地公园里,架设声级计,校准仪器,采集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他们采集的声音类型包括了鸟叫、虫鸣、蛙声等,也包括了下雨、打雷、刮风这些可能对城市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产生影响的自然声。
按照要求,每个点位一次至少要录音2小时以上。采集完成后,工作人员还要借助专业软件,对声音进行甄别筛选,挑出受干扰较小、较清晰的自然声,上传入库。
今年一季度以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各省市监测站,已在全国80多个城市开展城市区域自然声的录音采集工作,现已完成原始录音采集42万多条,获取有效录音8万多条。根据要求,全年预计将采集有效录音60万条以上。依据这些数据,将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噪声声纹数据库。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物理室高级工程师 汪贇:我们建成这个数据库之后,下一步就要做一种智能模型的训练和测试工作,以后我们噪声监测不仅知道是否超标,还知道是什么源导致了超标,像建筑施工噪声,是一种临时性、波动性非常强的噪声污染,所以对于夜间施工噪声有行为管理的要求。
听声辨鸟 大自然的声音真奇妙
在采集自然声,建立声纹数据库的同时,生态环境监测人员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鸟叫声和人说话的声音一样千差万别,通过听声,不仅能够识别鸟的种类,还能知道它来自哪片区域,甚至能分辨出它们的状态和情绪。
在对自然声进行筛选、甄别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同一种类型的鸟声,存在着地域上的差异。它们就像人类一样,也有自己的方言。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室高级工程师 于洋:比如说中杜鹃这种鸟,南北区域它的声音是有差异的,在湖南它是呈五音素发音,在北京是三音素发音。从南方到北方,它叫声的音素是逐渐减少的。
再比如强脚树莺,由西到东,它的音素数量也是逐渐减少的。在西藏,它前面有一个长音,后面有四个短音,组成了五个音素。在浙江,我们发现它是三音素的叫声,前面有个长音,后面两个短音。
而且这些鸟类在呼唤同类的时候,声音往往比较舒缓;当遇到危险进行预警时,声音就比较低沉,反应也比较强烈。当它们正处于求偶中时,叫声明显比较高昂,情感也比较丰富。
除了带有遗传的这些自然叫声外,工作人员还发现,有些鸟类竟然也和鹦鹉一样,有学习和模仿的能力。
此外,有的鸟类名字也和叫声有关,如四声杜鹃,平时经常就是连续鸣叫四声;八声杜鹃,叫声开头慢而低,最后高而快,也是连续八声。还有的如人们熟知的布谷鸟,经常叫的就是“布谷、布谷”。
(总台记者 蒋晓平 王溪 宋东东 杨萍 石熠龙)
相关阅读
查看原图 10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