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医生把「抗核抗体阳性」视作红斑狼疮的核心标志。诚然,没有抗核抗体阳性则几乎可排除红斑狼疮,但抗核抗体阳性却并不必然意味着是红斑狼疮。
在进入 21 世纪,我们发现了很多自身炎症性疾病。这其中就有些疾病伴发自身抗体阳性。这让它们容易被误诊为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等。
此前讨论了 COPA 综合征(点击查看:《罕见病(2):COPA 综合征是怎样一个疾病?》),本篇讨论作用机制相近的婴儿期发病的 STING 相关血管病 (stimulator of IFN genes-associated vasculopathy with onset in infancy, SAVI)。
病理生理
国内的病例报道
男,14 岁,生后起病,以反复干咳伴活动耐力下降为主要表现,伴有生长受限、反复冻疮样皮疹、毛细血管扩张和杵状指,入院后的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 78 mm/1 h,C 反应蛋白 21 mg/L,免疫球蛋白 G 22.16 g/L,胸部高分辨 CT 提示间质性肺病,超声心动提示肺动脉高压 61 mmHg。经 Sanger 测序发现患儿 TMEM173 基因新生杂合突变:c.463 G>A, p.V155M。
37 岁男性因严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NYHA III)、恶心和呕吐住进当地医院。他被诊断为 ILD 伴肺炎,体检发现:杵状指、指甲营养不良。在当地诊疗不佳转入中日友好医院。 追问病史,他有进行性劳力性呼吸困难。自身免疫检查:抗核抗体、抗 dsDNA 抗体、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 Jo-1 抗体和磷脂 IgG 抗体阳性(49; 参考范围,<20)。免疫学检测显示 IgA 水平升高(494 mg/dL)。
13 岁儿子,生长发育迟缓。患有复发性游走性多关节炎,累及指间关节、腕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伴有腕关节运动障碍;体检发现有杵状指。检测到抗核抗体滴度升高(1:1280)。肺功能检查显示限制性模式。HRCT 显示弥漫性磨玻璃影。
6 岁的儿子,也发育不良。他没有皮肤病变或关节炎症状。但有杵状指、抗核抗体滴度为 1:320。胸部 HRCT 显示弥漫性磨玻璃样和细小网状混浊。
患儿女,6 岁,因「右膝关节肿痛 8 d,发热 1 次」收入骨科。右膝 MRI 提示滑膜明显增厚、关节腔积液和腘窝区淋巴结增大,行关节腔穿刺未抽出液体,头孢曲松抗感染无效,于住院第 5 天转入风湿免疫科。
查体提示:右膝关节肿胀,轻压痛;双腕、肘关节屈伸受限,不伴肿胀;双手无肿胀及硬指,双小指弯曲不能伸直,部分手指呈杵状指。追问病史:2 岁后间断出现右足背外侧肿胀、跛行,不喜运动,身高和体质量逐渐落后于正常同龄儿,无反复发热、皮疹、雷诺现象、喘憋和抽搐等,精神、粗大运动和智力发育正常。
检验提示:ANA 核均质型 1∶1 280,抗 U1 核糖核蛋白抗体(U1RNP)>400 RU/ml,其他抗 ENA 抗体、抗 dsDNA 抗体、ANCA、肌炎抗体谱和 RF 等均阴性,HLA-B27(+)。
患儿 ANA 和抗 U1RNP 抗体呈高滴度,抗 Sm 抗体阴性,伴关节炎、间质性肺疾病(ILD)和高球蛋白血症,临床诊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
但考虑到杵状指提示长病程,不除外Ⅰ型干扰素(IFN)病;后续基因检测回报患儿 STING1 基因存在杂合突变 c.463 G>A(p.V155M),为已知致病性变异 ,父母和 2 个哥哥该位点为野生型。修正诊断为 SAVI。
临床特征
婴儿期早期发病,表现为呼吸增快和/或面部、手、足皮疹 (毛细血管扩张、脓疱和/或水疱,低温时加重并可发展为溃疡)。 大多数患者反复出现低热并发生显著血管炎症导致组织损害。肺部表现包括间质性肺病、气管旁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及肺纤维化。 自身抗体常见,包括 ANA、RF 和 ANCA。 值得注意的是,中枢神经通常不受影响。可以有基底神经节钙化,但相比其他干扰素病患者更少见。
间质性肺病、杵状指、幼年发病,自身抗体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