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一年,全国首座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持续“上新”!

图片
一批戈公振重要手稿文献入藏、首个引进展“群星闪耀时:裴多菲和时代”8月将亮相、“求知读书会”系列讲座将推出……6月30日,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以开馆一周年为新起点,持续“上新”优化公共服务,打造市民身边可靠、可及、可亲的高水平博物馆。
上海是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汇的窗口、新闻出版业的重镇,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矗立杨浦滨江,全国首座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一年来展开一系列生动实践,成为这座光荣之城绵长文脉中一处新的文化坐标,刷新了业内及大众对专业博物馆的定义与想象。
一批珍贵历史文献手稿入藏
“重要的手稿在自己手上保存终归有所欠缺,捐给国家是最好的归宿,而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是最合适的地方,如同祖辈、父辈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杰出的爱国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学奠基人戈公振的侄孙孙戈,在活动现场又一次捐赠了一批戈公振重要手稿文献。
图片
其中,包括戈公振20世纪20年代末欧洲考察后写就的《国际联盟之概观》手稿,达20页,以及有关戈公振赴日内瓦采访国际联盟会议的新闻报道剪报。《国际联盟之概观》手稿详细介绍了国际联盟的组织形式与运作方式,主张中国应积极利用该机构保障我国权益,促进国际互助,共谋世界和平,此文未见公开发表,其中的思考让人再次认识戈公振深沉的爱国情怀。
图片
图片
中国收藏家协会组织会员吴福明捐赠了4件套历史文献,包括解放初期上海新闻统一服务社报刊费收据、1947年正太新记印刷所“上海市铅印工业同业公会”会员证书、1947年文汇报社股款收据,以及1955年新儿童书店股票等。这些珍贵捐赠见证了过去的社会生活、行业风貌和新闻业前辈生命史,为博物馆的研究、展示、教育工作提供了坚实材料。
图片
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传承优秀中华文明、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近代以来新闻出版事业积累下丰富史料和文化记忆。业内期待,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发挥馆藏红色文献、革命文物的重要作用,增强历史信度、活化历史场景,以多功能、立体化服务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挖掘博物馆教育功能,引导更多青少年积极了解参与。
一睹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大量实物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代表诗作《自由与爱情》可谓家喻户晓。首个引进展“群星闪耀时:裴多菲和时代”将引进大量裴多菲相关珍贵实物,包括手稿、生前使用过的器具和衣物以及铜像等,全面梳理裴多菲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历程及其在匈牙利文学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图片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与匈牙利布达佩斯历史博物馆、裴多菲文学博物馆深度合作,联合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共同主办。裴多菲波澜壮阔的一生、近千首诗作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坛的广泛影响将在展览内集中呈现,结合丰富文创产品、教育活动,为观众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
过去一年,该馆与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在“书艺撷英·秦龙艺术作品展”巡展东一美术馆、“AR数字探寻龟兹文化遗产之美”穿戴设备与智能移动端互动内容等项目携手合作。去年12月,双方共建的“职工思政课堂”揭牌。活动现场,双方共同签署党建联建协议书,并为上海文汇新民进修学院实践教育基地揭牌,未来将围绕教育实践基地、教育实践项目、文化文创业务、展览项目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为努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贡献力量。
图片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立足厚重的历史实物,借助多元呈现手段,接续近现代新闻出版业光荣传统,凝铸精神家园。联合杨浦区图书馆全民阅读品牌YOUNG书房推出的“求知读书会”系列讲座,定期举办读书活动。
7月起,博物馆以配套临展为主的系列讲座将走进杨浦区图书馆总馆,拥抱杨浦“百年市政”,在历史空间中传递书香,计划推出科学画报、裴多菲等系列讲座,结合版博年度展览,策划鲁迅、写作、阅读等主题讲座,推广全民阅读,提高公众对新闻出版历史与行业的认知。
  作者:许旸
文:许旸图:主办方编辑:姜方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