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了不起的能力:沟通力

图片

责编 | 卫庄  排版 | 甜醅
第 8369 篇深度好文:2492字 | 7 分钟阅读

思维方式


生活中,我们不乏这样的经历:


碰到问题,总是害怕麻烦别人,不敢求助;


一遇到吵架,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出口伤人;


明知自己做错了,却放不下脸面,没有勇气去道歉。


每到这个时候,就会懊恼自己不会沟通,责备自己把关系搞僵搞砸。


好好说话,真的有那么难吗?


韩国知名心理咨询师朴宰莲发现:


其实只要深入地自我分析,就能找出沟通障碍的根源,掌握好好说话的要领。


于是,他将研究结果,毫无保留地分享在这本有着治愈手绘的心理学书籍《我有点儿胆怯,但想和你好好说话》里。


读完这本书,不仅能提升沟通能力,还能治愈心灵伤口,拥有理想的人际关系。


一、不会沟通的人,不止你一个


一个人可以害怕沟通到什么程度?


脱口秀演员鸟鸟曾调侃自己道:


即便现在我被一只老虎咬了,都很难立刻喊人来救。


因为如果没有人救,我只是可能会死,可是一旦有人救,我还得跟他打招呼。


在印象里,脱口秀演员都很开朗,会频繁跟观众互动,是人群里“自来熟”的那部分。


可鸟鸟在台上表演时,总是低头看着地板,紧紧抓住话筒,用几乎固定的神态,安静地阐述完观点。


即使在台下,她也希望自己是隐形人,不用和别人说话:


每次集体活动,总是靠边坐;等电梯遇到老板,就改走楼梯;


即使碰到自己喜欢的作家,也不敢上前交流。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都跟鸟鸟一样。


无论是日常闲聊也好,有事请教也罢,都没有勇气跟别人交流。


即使对方主动开口,他们也会紧张不已,甚至连一句话都说不出。

曾见过一网友在豆瓣小组上发出求助。


他说:


我现在的工作很需要沟通,可每一次沟通对我来讲都很痛苦,像是踩在舒适圈外,一直在消耗。


他每次找别人沟通问题,都会做很久的思想准备,害怕同事觉得自己的问题过于低级和幼稚。


沟通后又要反思有没有说对,就连对方的正常反驳,都能让他失去自信,懊恼许久。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


我们生存于与他人的联系中,如果我们选择孤独,便等于选择了死亡。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多重的身份,处于多种关系之中。


没有谁可以当一座孤岛,避开人群,独自生存。


懂得沟通的人,能轻松把握人际关系,过得如鱼得水。


不会沟通的人,则会陷入到处碰壁,艰难前行的困境。


二、害怕沟通的人,不是胆小鬼


有人说:“我从小就怕生,沟通能力不好是性格使然,改变不了的。”


事实真是如此吗?


研究发现:


人们沟通失败的真正原因,其实是“自动思维”在捣鬼。


指责犯了错的孩子“为什么就你事多”;


一旦朋友迟到,便认定对方不尊重你;


每次跟别人吵架,都觉得是对方引起的……


这些不经思考的判断和话语,就是“自动思维”,是根据经验做的“下意识”行为。


而当你的早年经历中发生认知歪曲时,“自动思维”就会阻碍你进行正常的沟通。


女孩小雅发现,在很多需要表达的场合里,自己总是不敢开口说话,于是她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她说她每次参加集体活动,看到大家在热情主动地聊天,她都有加入的冲动。


可她即便心里有很多想法,却还是会在开口的瞬间,打了退堂鼓。


大家看小雅总沉默寡言,久而久之就不再向她发出聚会邀请,使她非常难过焦虑。


顺着小雅的成长经历,咨询师发现,每当小雅想要说出自己的观点时,妈妈总会用忽视或鄙视的态度否定她:


比如“小孩子不懂就不要瞎说!”、“你支支吾吾的样子太丢人了!”


正是这些童年经历,让小雅形成“不要开口”的自我保护模式,塑造了“不敢沟通”的自动思维。

著名主持人奥普拉·温弗里曾说: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尽管我们有时候不够聪明,看不出原因所在。


其实,每一个不会好好说话的时刻,都是错误经验在主导。


每一个不敢沟通的胆小鬼,都只是自动思维偏航了。


三、我有点儿胆怯,但想和你好好说话


人为什么一定要学会好好说话?


《我有点儿胆怯,但想和你好好说话》这本书里给出了最治愈的回答:


因为沟通中藏着一种诀窍,学会有效沟通,哪怕我们不再试图改变或战胜对方,也能收获幸福和快乐。


当我们改变看待他人的心态,从理解走向主动沟通,就能收获舒服的人际关系。


分享三条建议给一直在努力的你:


1.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与自己对话,就是在开口表达之前,先倾听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与渴望。


比如当朋友迟到时,你明显察觉出自己越来越不耐烦。


按照往常,你可能会忍不住朝朋友发火,让本该开心的见面,生出友谊的裂痕。


这时候,我们不妨试着问一问自己的心:“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你会发现,自己想要的是被人尊重珍视的感觉。


明白了内心诉求后,你的沟通方式就不会是发火吵架;


而是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渴望,以此引起朋友的重视,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2.共情式倾听他人


倾听是一种温和的力量,是我们以认真陪伴的方式,传达着自己的善意。


所谓的“共情式倾听”,就是暂且放下自己的想法,试着感同身受,体会对方的心情。


我们要做的,首先就是安安静静地听对方把话说完,不提问,不评论。


接着复述下对方的内容,确保自己接收到位,理解正确。


最后是推测对方当下的情绪和核心诉求,陪着他一起找出解决方案。


3.学会保护自己


在我们越来越会沟通的同时,也许会遇到一些还没学会好好说话的人。


他们会向我们发出刺耳难听的攻击,或是提出超出界限的请求。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学会保护自己了。


面对语言的攻击时,不要把自己代入受害者的角色,觉得对方在故意针对你。


而是要明白,这其实是对方发出的求救信号,是诉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外在表现。


面对不合理的请求,既要勇敢拒绝,又要学会拒绝。


比如给出一个拒绝的恰当理由,甚至帮对方找到新的出路,从而让他更容易接受结果。


四、写在最后


朴宰莲说:

沟通不仅是改善与他人关系的技巧,更是治愈内心的良药。


倾听,是温暖他人的技巧,也是柔软内心的佐料。


表达,是减少误解的诀窍,更是治愈自己的良药。


当我们学会真正的倾听和表达,沟通将变成用理解和爱,滋润彼此的愉悦体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