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皮肤病高发,出现不明原因的皮疹,切勿乱用药膏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喆 通讯员 陈瀛

最近梅雨来袭,江浙一带多地遭遇强降雨,已多次发布暴雨预警信号。

杭城被持续的梅雨笼罩,但这一切还没完结,还有更加严峻的下半场等着我们。未来一周天气预报依旧是雨、雨、雨……

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浙江省中山医院美容皮肤科殷红武副主任提醒大家,入梅以来持续的阴雨天气会使得环境湿度增加,易导致各种细菌、真菌滋生。此外,雨季难以避免与雨水、积水接触,其中包含的污染性杂质、细菌和有害物质,也会对皮肤构成潜在威胁,大家要警惕下面四类高发的皮肤病。

1、皮炎湿疹类

天气潮湿闷热,如果淋雨之后没有及时擦拭或清洗,或皮肤长期浸泡在水中,很容易引发皮炎湿疹性皮肤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丘疹及多形性的皮损并伴随皮肤瘙痒,严重时可造成局部感染和破溃。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

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2、真菌性皮肤病

最近门诊出现很多患脚癣、体癣、股癣的患者。真菌容易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中繁殖,因此梅雨季节是真菌性皮肤病的高发期。

不少患者将真菌类的皮肤病误认为是皮炎湿疹,自行使用家里常备的激素类药膏用来止痒。但这样不仅不能治疗真菌类皮肤病,还会让真菌越来越强大,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殷主任建议,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皮疹,要及时到皮肤科就诊,避免错误用药而产生不良后果。

3、细菌类皮肤病

梅雨季,很多人为了方便会穿凉鞋、拖鞋出门,但雨水、积水中可能混有大量细菌、病毒、真菌等。如果脚上皮肤有破溃,这些病菌从破溃伤口进入淋巴管,会导致丹毒或者淋巴管炎发生。

丹毒常见于脚部、腿部和面部,可见成片红肿的炎症迅速出现并蔓延,与正常皮肤有明显界线,发病前有发热、寒战、恶心等症状。

淋巴管炎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疼痛和触痛,表面皮肤发红、发热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脓肿。殷主任提醒,如果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4、虫咬皮炎

最近降雨量明显增大,积水常伴蚊虫滋生,蚊虫种类繁多,叮咬所致皮疹各不相同,常见的皮疹有红斑、水疱、风团等,甚至出现严重过敏反应。

图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建议外出时尽量穿长衣长裤,远离积水及草木茂盛区域,可携带“避蚊散”外出。

梅雨季如何预防皮肤病?殷主任表示,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减少在污水中的浸泡时间,涉水后一定要及时清洗皮肤,尤其是足部。外出时,可以穿着防水鞋或雨靴,以减少皮肤与雨水的直接接触。勤换衣物,保持衣物干爽,避免湿气滋生细菌。

2、注意环境卫生和通风:保持居住环境的干燥和通风,减少霉菌和细菌的滋生。勤换被单和枕套,晴天时要晾晒,以保持干爽。

3、穿着合适的衣物:尽量选择棉质或其他透气性良好的衣物,以减少皮肤与衣物的摩擦。避免穿着潮湿的衣物,及时更换干燥的衣物。

4、预防蚊虫叮咬:雨季是蚊虫滋生的高峰期,应尽量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措施。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适当涂抹防蚊液等外用防护剂。

5、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食物,如绿豆、苦瓜等。保持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量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6、避免过敏原:雨季空气中的湿度和细菌数量会增加,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果已经出现皮肤过敏症状,切忌抓挠和用热水洗烫,应迅速就医。

7、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雨水或污物后。雨天穿过的鞋子要及时清洗并晾干,避免细菌滋生。

殷主任表示,遵循以上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梅雨季皮肤病的发生。如果出现皮肤瘙痒、红肿、过敏等问题,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切勿自行使用激素类药物,以免错误用药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