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作家转型当导演,为何屡遭口碑滑铁卢?

全文3646字,阅读约需11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畅销书作家张嘉佳执导的新片《云边有个小卖部》口碑扑街,豆瓣评分仅5.3,观众对其改编表示不满。

02电影票房方面,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云边有个小卖部》上映8天票房已达3.12亿元,成为同档期票房冠军。

03事实上,畅销书作家转型导演并不罕见,如郭敬明、落落、韩寒等都有评分较低的导演处女作。

04然而,这些作家转型导演的作品在剧本、视听语言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口碑不佳。

05尽管如此,畅销书作家只要放下骄傲,潜心学习导演技巧和剧作技巧,仍有成功转型的可能。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文|nada



6年前围绕着电影《摆渡人》的口碑争议,差点掀起了大半个内娱的站队风波。时隔6年,畅销书作家张嘉佳再次拿起导筒,可是新片《云边有个小卖部》却延续了《摆渡人》的口碑扑街,再度因“难看”上了热搜,不仅豆瓣开分5.3,更有网友在豆瓣上高呼“能不能还我电影票钱?”“求张嘉佳放过电影。”


上映8天,一边是口碑的急速下滑,一边是票房的蒸蒸日上。截至目前,《云边有个小卖部》票房已经达到了3.12亿元,成为同档期票房中的冠军。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有如此好的票房表现,一方面是因为庞大的原著粉丝底盘撑起了票房,另一方面,“外婆离世”的情节戳中了不少观众的亲情泪点。但是骨朵看完原著后,感觉张嘉佳对自己小说的改编称得上一句“取其糟粕,去其精华”。


原著小说共有16章,涉及到的人物和情节众多,张嘉佳保留了原著小说中的很多人物,但他们的出场没有戏剧性的前因后果,而是像散文一样随机地拼接,让电影变成了一锅乱炖的片段鸡汤;而且张嘉佳删去了原著小说中很多接地气的对话和必要的情节铺垫,将其改成了脱离现实的尴尬场面。


这种失败的改编,根源在于小说家对于剧作结构认识的不透彻,想当然地按照写小说的形式来构思剧本,才造成了电影中人物塑造的失败、剧情的稀碎和主题的混乱。


畅销书作家转型导演,反而成为烂片专业户的例子其实并不少见。郭敬明、落落、韩寒都有评分较低的导演处女作,甚至就连世界级畅销书作家斯蒂芬·金在转型拍电影时也遭遇了滑铁卢。那么作家转型成为导演到底有着怎样的鸿沟需要跨越?他们的作品又为什么总能顶着烂剧本博得高票房?


和现实脱节的云边镇


小说《云边有个小卖部》出版于2018年,被评为年度温暖治愈之作。小说的故事很简单,在大城市漂泊的刘十三,因为工作业绩差和失恋的双重打击,陷入了迷茫和绝望。可一夜醒来后他发现自己奇妙地回到了云边镇,在外婆的陪伴和童年好友程霜的鼓励下,努力在小镇卖出一千零一份保险。一路上他经历了失去与得到,最终找回了对生活的希望。


这本书因为对故乡的温情描写和与外婆之间细腻动人的情感,吸引了很多粉丝。但在电影中,文字的力量被大幅削弱,张嘉佳在原著小说里埋下的那些闲笔细节、人物的心理描写和丰富的人物前史,全都用不了了,所有的内容都必须用戏剧冲突和视听语言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这时,畅销书的杀手锏——煽情的文字就被迫失灵了。


《云边有个小卖部》唯一值得夸的是选角和选景。张嘉佳选择了彭昱畅来饰演“懦弱执着有股子傻气”的刘十三,周也来饰演“患有绝症的霸气少女”程霜,艾丽娅来饰演“口直心快、风风火火”的外婆。这三个演员非常贴合原著里的人物形象,自然的演技也让剧情有了一定的可信度。而云边镇则取景于宁波大堰镇,这里群山连绵、云朵环绕,青瓦白墙和质朴的乡村生活,都完美还原了书中那个如诗如画的南方小镇。


图片


但这些都救不了一个稀碎的剧本。它最大的问题是脱离现实土壤,但又没有构建出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逻辑,正如云边镇美则美矣,但只是停留在导演想象中的悬浮县城。


比如刘十三和经理打赌,想在一年内用一千零一份保单证明自己,可是高达二十一万的商业保险,小镇上真的人人都能买得起吗?足浴店老板婷婷每年的收入才三、四万,怎么可能拿得出这么一大笔钱给弟弟买保险?其中种种的不合理都被创作者偷懒地搁置了,反正最后刘十三“不知道怎么就卖出了一千零一份保单”。说实话,这个“不知道怎么”着实有点侮辱观众的智商。


其次,剧本主次不分,导演不仅没有驾驭好多组配角的支线叙事,还让主角的成长弧光被配角的狗血剧情掩盖了。


张嘉佳试图用一年的四季轮转,来为整个电影划分篇章,并在每一个篇章里以刘十三卖保险的行动线依次带出小镇里的人物变迁:牛大田和秦小贞的爱情,毛婷婷和毛志杰的姐弟矛盾,年幼的球球和发疯的父亲,病重的外婆和离开的程霜。这些人物被导演用各种偶然的事件联系在一起,但缺少内在命运的必然联系,所以当疯子大闹银行,伤人自杀的悲剧发生,所有人物的命运因此扭转,观众不仅没有和这些人物达成情感共振,反而觉得莫名其妙。


图片


最后是改编失败的爱情和用力过猛的煽情。张嘉佳将小说里程霜在破船问刘十三真心话的名场面,改成了程霜、前女友和刘十三的三角恋对峙,原本两人之间的真情流露,变成了一种常见的狗血套路,令观众尴尬不已。


不过在外婆这个篇章里,外婆开拖拉机接刘十三回家的名场面确实感人,尤其是刘十三趴在外婆身上喊出那句“我是个废物,但王莺莺要长命百岁”时,戳中了很多观众思念家人和盼望家人平安的亲情泪点。


可惜的是,张嘉佳为了煽情,甚至在电影里加入了字幕:“老太太的心快碎了,生死是早晚的,可惜太快了。”此处真是充满了一种“你们怎么还不哭”的努力感,不禁让骨朵的眼泪硬生生憋了回去,甚至还有点想笑。


打情怀牌的票房效应


虽然细数了《云边有个小卖部》的种种缺点,但不得不承认,该片确实能打,短短8天挣得超过3亿元的票房,成为了6月票房冠军。


这也是畅销书作家转型当导演的好处,如郭敬明、韩寒、张嘉佳等知名作家,拥有为数众多的年轻粉丝,可以用电影再打一把情怀杀的牌。如果书粉都能顺利转化成票房,那他们的电影将在商业上有着很好的保障。


近十年来,最早转型成功的畅销书作家是九把刀,2012年他执导了自传体小说改编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不仅票房高达7646万人民币,创下了中国台湾电影在中国大陆票房的新纪录,他还凭借该片入围了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这部电影将台湾小清新爱情片和性喜剧的元素融合在一起,还原了作者本人真实的私青春,因此引发了两岸三地的年轻人对于青春的集体共鸣。


图片


此后九把刀大多以编剧和监制身份参与影视创作,再次拿起导筒是2017年执导恐怖片《报告老师!怪怪怪怪物!》,不过并没有再复制《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辉煌。虽然青春+恐怖+黑色喜剧的类型混搭很有趣,但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还是落入了俗套之中。


随着九把刀的爆红,郭敬明也开始改编自己的畅销书《小时代》系列,自2013年《小时代1》上映开始,四部电影总票房17.84亿,连续十年蝉联暑假档青春片票房冠军纪录,但也迎来了十年的群嘲。


相比于影楼美学和PPT式的视听语言,《小时代》更广为诟病的问题在于拜金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让电影里疯狂地堆砌了各种浮夸的物质符号,潜在地鼓动人们追求金钱时尚。但那种毫不费力的纸醉金迷对普通人来说是那么遥远,所以才会引发成年观众如此强烈的反感。


接连经历了《爵迹1》《爵迹2》《晴雅集》的票房遇挫和口碑扑街后,郭敬明开始转战电视剧圈,靠《云之羽》口碑稍微回升。因诗意精美的摄影、美术和妆造,“你永远可以相信郭敬明的审美”屡上热搜,但这部剧的剧情依然虎头蛇尾,人物逻辑存在硬伤,甚至还能从人物关系中看出《小时代》的影子。


在这一批转型成为导演的80后作家中,韩寒无疑是最成功的一位。相比于郭敬明、张嘉佳的作品长期徘徊在6分以下,韩寒的电影作品平均分都超过7分。


2014年韩寒执导首部电影《后会无期》,票房高达6.28亿元,虽然被观众批评是一个靠金句段子撑起来的电影,缺乏戏剧张力,但《后会无期》在当年确实是一部现象级的公路片,其中对于远方的理想主义让很多人产生了共鸣。


之后韩寒又拍了《乘风破浪》《飞驰人生1》《四海》,三部电影在文艺矫情和商业喜剧之间来回横跳,口碑也是忽上忽下。今年韩寒再次推出《飞驰人生2》,这一次他割舍了那些无病呻吟的自我表达,回归到赛车题材的舒适区,用“赛车题材+中年追梦主题+沈腾+喜剧元素”,打造出了一部合格的商业类型片。这部电影不仅豆瓣评分7.6,是韩寒目前评分最高的电影,最后半小时“冰雹赛车”的视觉奇观也被粉丝誉为是“世界一流的赛车镜头”。


图片


最弱的竟然是剧本?


照理来说,畅销书作家转型当导演,最熟悉的应该是同属文字领域的剧本,但他们执导的电影,最薄弱的环节反而是剧本。如果说视听语言还可以找摄影指导来挽救的话,那么一个稀碎的剧本真是再美的视听语言也救不了。


之所以有这种“反差”,是因为畅销书作家熟悉的是小说的表达方式,小说中散文化“自由散漫”的叙述方式很常见。但电影里每一分钟都很珍贵,每一分钟都应该带出有效信息,为了戏剧功能而服务,所以剧本“严丝合缝”的结构很重要。而且小说家习惯用文字来抒情,韩寒电影里也堆砌了大量的段子和金句,但电影不是单靠台词来抒情,戏剧张力和视听语言才是最重要的。


但往往畅销书作家在视听语言上也很匮乏,比如《云边有个小卖部》里,疯子跑到银行不断从背篓里掏出牛粪,拿斧头砍伤周围人的戏,只是完成了最基本的叙事功能,视听语言上十分乏味,观众也无从理解疯子的内心。但同样是表达人物逐渐失控陷入疯狂的情绪,《小丑》里的小丑在地铁里被众人欺凌时,诡异的笑声、明灭的灯光、摇晃的镜头和失控的子弹,统统反映了小丑当时极度扭曲到癫狂的内心,这才能引发了观众与角色的共情。


图片


除了剧作环节的薄弱、视听语言的匮乏以外,畅销书作家还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是拍自己出版多年的作品,就会面临价值观过时的问题,只有与时俱进创作出符合当下市场的内容,才能引发观众的兴趣。


当饶雪漫还在将《沙漏》改编成电影时,郭敬明早就不走青春疼痛的路子了,不仅前几年就开始改编国外的大热IP,还自己原创古偶剧本。韩寒随着年龄增长,表达的主题也从青年迷茫转向了中年热血,这种转变更能与韩寒的80后粉丝群体取得更深的共鸣。


畅销书作家虽然面临着转型的种种障碍,但市场对于他们是很宽容的,他们在写书时积累下的粉丝群体,多多少少会为了情怀买下电影票。而且畅销书作家相比于编剧,对市场拥有更敏感的嗅觉,是成功的文化商人,比如《云边有个小卖部》就巧妙抓住了大城市漂泊青年对于故乡的怀念,《飞驰人生》系列也抓住了中年人在现实与理想间挣扎的困境。


所以只要畅销书作家愿意放下自己作为作家的骄傲,潜心学习导演技巧和剧作技巧,并且不断进步,就可以成百倍地放大自己的名人效应,像韩寒一样,成功从文学圈转型到影视界,持续打造出爆款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