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仙馆、馥荫园 、醉观园……这些广州历史上的岭南名园长什么样子?6月28日,《见山,饮水——清代外销艺术品上的岭南园林文化展》在粤剧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以清代外销艺术品上的园林图像为切入点,带领大家探寻清代盛极一时的岭南园林风貌。
岭南园林是中国园林三大流派之一。水网交织的珠江三角洲孕育了岭南水乡。广州城坐落于珠江河畔,青山半入,花木繁茂,涌水通潮,纵横曲折,自古就是风光旖旎的水城。广州园林作为岭南园林的代表,巧借山形水势,将山水气韵延至园内,正所谓“山河大地,举可私而有之”。
“一桥见山,万绿饮水”的岭南园林,也成为同时期外销艺术品上重要的装饰主题。广彩瓷、通草画、广绣、铜胎珐琅等清代岭南水乡和园林题材的外销艺术品,其写实的画面在当年为欧美带去中国风的同时,也为今天保留了难得的历史资料,让我们得以走近百余年前的岭南园林图景。
本次展览以“见山,饮水”为主题,展览中,观众可以观赏到来自粤剧艺术博物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广州博物馆的精美文物100余件,涵盖广彩、青花、广珐琅、牙雕、漆器、织绣、外销扇等多个种类,部分文物为首次亮相展出,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性兼具。展览分为“山水之韵”“花木之美”“建筑之精”“诗意生活”四个部分,展现岭南园林在中西交流中产生的诸多特色,如经济实用、入世、几何式理水、建筑中西融合等。
此外,展览设计精巧,“潘园听夏”“竹林影动”“浪漫生活”等场景和互动空间呈现出一步一景、别有洞天的沉浸式体验。
粤剧艺术博物馆工作人员韦婉红表示,展览举办地粤剧艺术博物馆是当代岭南园林杰作,馆内“连房广厦”的绕庭布局、园林空间的叠山凿池、“三雕两塑”的装饰工艺等营造了当代岭南园林的山水气韵。展览将历史文物中岭南园林的画境文心与新时代园林的蓬勃朝气联动起来,观众朋友身处其中,可以进行古今对话,跨时空体验岭南园林文化魅力,感受兼收并蓄的岭南文化特色。
展览将持续展出至10月18日,由广州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州市博物馆协会指导,粤剧艺术博物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广州博物馆主办。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多 通讯员:荔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若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