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开通试运营的深中通道。
分别在深圳、中山两地工作多年的孙靖与郝凌峰夫妇盼望深中通道通车。
伶仃洋上万里波涛,海天一色,已通过交工验收的深中通道蜿蜒盘旋于蔚蓝的海面之上。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通道,历时七年建设的深中通道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撑起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交通脊梁”,串联中山马鞍岛与深圳西部城市核心区,纳入“半小时生活圈”。
伴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你来我往”的“双向飞地”已蔚然成势,两地群众对此期待满满,更多关于东西两岸深中的故事,正一一拉开序幕。
网络寻“搭子”
新型深中打工人社交圈需求兴起
深中通道开通将直接缩短东西两岸的通勤距离,节约时间成本的同时,又节约了经济成本。
近日,伴随着收费标准和跨市公交路线的揭晓,“深中通勤搭子”等相关话题在各大网络平台热度迅速飙升,深中打工人社交圈兴起一种新型需求,即通勤搭子。这些“通勤搭子”通常为固定时间从深中两地往返,顺风车搭乘寻伴。通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合,“通勤搭子”成为彼此最熟悉却又陌生的人。
“深中通道的开通对我们这些经常要往返两地的市民来讲,肯定是利好的消息,此后在通勤路上的时间将大大减少。从其他角度来说,跟大家一起拼车可以节省生活费,同时又践行了低碳环保的理念。”网友黄先生表示,自己住在中山,工作于深圳,因为不想分居两地,便选择了在两地来回奔波。如今深中通道即将开通,将会给自己带来多方面的便利。
深圳市希立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廖磊则表示,自己会成为深中通道的“常客”。因为公司事务需要,每周去一趟中山是廖磊工作日程表上的固定行程,之前车程平均耗时2个小时。“通车后,车程将缩短至30分钟以内,能节约一半时间。”廖磊说,深中通道的开通是自己一直期待的事情,自己在深中通道开通后会成为“长期体验官”。
“结婚后,直到现在,我们都是‘周末夫妻’。我们现在来往深中两地见上一面需要超2个小时的时间,所以也只能在周末相聚,而因为工作原因,甚至有的周末也不能相见。”大学毕业后,孙靖和妻子郝凌峰分别来到深圳、中山两地工作,聚少离多,同城生活的憧憬始终未能实现。
2021年,两人结束9年的爱情长跑,步入婚姻殿堂。“不过,以后我们应该不会有这样的遗憾了。深中通道开通后,以后的每个周末,甚至每天,我都可以穿越这座桥,来到妻子、孩子的身边,陪伴她们。”孙靖说,在他来到深圳的那天,在他们分处深中两地时,他们就在畅想着未来,盼望着深中通道通车的那天。“深中通道的建成,不仅拉近了物理上的距离,更让我们心灵上的距离变得更加亲近。”
四年磨一剑
深中市民为深中通道写歌谱曲
修建时长近七年的深中通道,刷新诸多令人称奇的世界之最,广受外界的关注,有这么一拨人,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关注、记录深中通道的建设进度。
深圳市民袁宏明便是其中之一。2017年,袁宏明搬进了一个距离深中大桥通道只有200米的居民小区,“由于我这边能直接远眺深中大桥全貌,亲朋好友都会特意过来看看大桥的建设进度,我家成为了一个观景台。”
从2018年开始,袁宏明开始用镜头记录这个家门口的“超级工程”的建设过程,见证深中通道“一步一步的成长”。日积月累之下,他准备为深中大桥做长图的照片数量已经超过百张。
如今正式通车之日越来越近,袁宏明也格外激动,“2000多天,看着大桥一点点建起来,它就像我的老朋友一样。”袁宏明表示,开通当天,自己会像以往一样,在这个属于深中大桥最重大的时刻,在他的专属“机位”,定格下它盛大的启幕。
同样在追光抓云路上的还有“80后”摄影师苏振飞,这几年他与深中通道紧密联系在一起。从2019年起,苏振飞便追逐着这条不一样的“天路”。从最初的“责任”,到如今的“执着”,苏振飞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一次次参与重大节点的施工建设,在汪洋大海中感受中国建筑之伟大,他为参与这项世纪工程而感到庆幸与自豪,为每一个难忘的瞬间而兴奋不已。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山市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黄国营则为深中通道建设者所震撼,“炎炎烈日下,深中通道建设者们不断地挥洒着汗水,衣服都被浸透,但是手上的工作一刻也不停歇,我当时就下定决心,要为他们谱写歌曲。”
四年磨一剑,2023年6月,黄国营写下原创歌曲《牵手伶仃洋》,以“深中通道”建设为切入点,胸怀中山、放眼大湾区,以桥歌颂大国工匠、以桥歌颂中国力量。歌曲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网信办联合主办的“凝心铸魂跟党走 团结奋斗新征程”全国网络正能量歌曲征集活动中荣获银曲奖。黄国营表示,期待深中通道开通后未来两地的艺术交流能碰撞出更绚烂的火花。
“小白”变“大拿”
一线建设者伴随工程建设成长
即将通车的深中通道是2024年当之无愧的建设工程“流量担当”。在这“流量担当”的背后,是钢筋水泥间,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争分夺秒的身影,是为深中市民提供跨城服务的忙碌身影。
27岁的刘帅是深中通道西人工岛上最年轻的一线建设者。在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工作的几年间,刘帅全面参与西人工岛成岛、岛上主线现浇隧道以及附属工程等施工内容,见证了西人工岛建设全过程,在自己的努力和前辈们的言传身教之下,逐渐从“技术小白”蜕变成为“技术大拿”。
在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工作期间,刘帅休假都需到深圳机场乘坐飞机,“虽然岛上离深圳机场不到10公里,但我们要到深中通道马鞍岛登陆点,再乘车去往深中通道,需要两个多小时。未来深中通道通车后,从中山半小时左右就能到达深圳机场”。
随着深中通道建成通车时间的临近,刘帅满是期待,“待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之后,一定会带着家人朋友来深中通道看一看,感受粤港澳大湾区的魅力。”未来,他希望能参与更多像深中通道这样的超级工程,为祖国的交通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中山翠亨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深中通办”专窗的工作人员邝子滔则立志为双城生活的老百姓提供更高效、优质的服务。“深中通办”专窗作为办理跨城业务的专项窗口,目的是方便外地投资者、人才、企业员工在中山工作生活。
邝子滔表示,来窗口办事的群众业务往往涉及深中两地,而他们能做到的,就是积极将办理事项化繁为简,“这些人中有需要办理异地就医的,有深圳退休员工定居中山、想到中山办理公交卡……如果还要再跑一趟深圳,那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要努力让深圳员工在中山有同城生活的感觉。”
邝子滔心中还有一个愿望,“等到深中通道开通后,我首先想到宝安区,当面感谢一下一直给我们耐心提供帮助的航城街道小伙伴”,邝子滔笑道,除了感谢,也希望能够多到对岸取经交流,“为双城生活的老百姓提供更高效、优质的服务”。
深中大桥,这条横跨珠江口的巨龙,正连接着深中两地的万家灯火,与居民一同书写一个关于连接、发展与希望的故事。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黄敬奎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